双质量飞轮(DMFW,double mass flywheel)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汽车上出现的新配置。双质量飞轮具有很多的优点和普通的飞轮相比,比如说减振、降噪、换档轻松、避免怠速共振等。较之于国外的企业,国内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在DMF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国内主要的汽车零部件离合器生产制造商从本世纪初陆续对DMF进行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具备初步研发制造生产的能力。但是已经有不少国内企业在研究双质量飞轮,并开始批量生产[6]。奥尔威咨询通过对该产品两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由于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双质量飞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还难于预料。 33427
我国双质量飞轮研发现状据了解,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我国的一些离合器企业开始研发双质量飞轮。21世纪初,长春的一家公司准备与一家名为Luk的德国公司合作,先是引进一批国外的产品,学习借鉴后开始研发自己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来发展国内的双质量飞轮产业。此后,又有一批国内的企业提出了研发的计划。重庆光大于2005年开始立项研发DMF扭转减振器,并获得当地政府一定的科研经费的支持,尝试给长安福特和比亚迪汽车相关车型进行匹配试装,但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价格问题始终未能实现量产[5]。重庆海通也曾于2005年开始研发DMF扭转减振器,并于当年九月份试制成功I型产品,目前该公司DMF扭转减振器仍然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实现量产,曾经在英国售后市场进行相关匹配装备工作,但是鉴于实际使用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前已经停止DMF扭转减振器项目研发工作。在2007年,我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是因为在那一年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以CKD方式生产双质量飞轮。2007年,珠海华粤离合器公司考虑投入DMF扭转减振器项目的研发工作,目前还只是处于接触了解阶段。2007年,宁波宏协公司也对DMF扭转减振器相关技术接触了解,但随后终止相关的研发计划。同年十月份,Luk公司在中国太仓的二厂也开始组装生产双质量飞轮。国内车型的双质量飞轮主要就是由他们配套提供的。今年,湖北三环为江铃汽车开发的双质量飞、轮吉林大华与奇瑞汽车合作开发的双质量飞轮,都有望在年底实现批量化生产[7]。论文网
我国发展双质量飞轮主要存在问题有研发时间还比较短,研发资金不足,研发人员缺少等等。但真正要研发双质量飞轮,对国内企业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国际上最先从事双质量飞轮研发的是德国Luk公司,其后还有德国的Sachs等,这些企业都申请了双质量飞轮的产品专利。由于专利还未过保护期,所以国内企业在研发双质量飞轮时,如何避开专利的限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第二、较之于国外,国内的双质量飞轮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并不完善,虽然在生产一些零部件,但往往这些零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零件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6]。曾有一位国内的企业家说过,他花过大价钱从其他厂家那里买过零部件,但质量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由于双质量飞轮是连接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重要部件,对零部件产品的技术性能要求尤其苛刻。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国内的厂家能否靠自己研发出质量过硬,而有价格合适的优质的零部件。否则,依靠进口部件来生产的双质量飞轮,在价格上与外资品牌的价格并无太多的竞争力。第三、能否实现产业化的问题。从上述可知,国内企业是从2000年开始计划研发双质量飞轮的,并且很多企业很快就推出了产品样件。但是到了今天,国内还没有一家可以实现产业的自主化。主要原因就是市场问题。市场太小或者根本没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拥有产品,也难实现产业化[7]。国内首先对双质量飞轮开展研发工作的是长春一东公司,其在离合器研发方面积累较多的经验,2000年该公司投入“汽车双质量飞轮项目”,项目计划是为中高级轿车配套DMF产品,并计划与LUK公司进行相关合作,通过引进其在DMF扭转减振器方面积累得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来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DMF扭转减振器以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然而到了2002年,德国LUK方面取消相关的合作意向使得之前的研发计划暂停;随后2003年,该公司开始寻求自主开发并试制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的途径;至2004年,由于相关研发项目的资金用于其他产品的技术改进迫使双质量飞轮项目终止;2006年,由于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支持,公司开启了为客车配套“DMF350双质量飞轮”项目,最终在2007年完成DMF350双质量飞轮产品的研制工作。 双质量飞轮的发展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3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