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滴灌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节水灌溉的研究,并对当时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和需水规律、灌溉制度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绘制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等值线图,建立了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34421
20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在节水灌溉制度方面的研究。节水灌溉制度包括灌水时期、灌水定额和轮灌周期等内容。根据水与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间的关系,通过有限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的最优分配,以提高有限灌溉水下作物根系吸收转化和光合作用向经济产量转化的效率为目标,进而达到高产和高水分生产率。但此时期的研究是基于传统的充分灌溉基础上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研究者放弃了充分灌溉的研究,转向节水型劣态或亚劣态试验,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节水灌溉条件下的产量降低并不严重。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明显的技术,是当前诸多现代灌溉技术中省水率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灌溉方法,目前研究很多。如:喷灌水量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实验研究漫灌和喷灌条件下土壤养分运移特征的初步研究川,研究了漫灌、喷灌入渗条件下,土壤养分运移的特征;喷灌条件下小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了最大温差和最大相对湿度与喷灌时间、喷灌工作压力、风力、风向以及光照强度的关系;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生理特征及生态环境特点的实验研究。喷灌硬件设施方面的研究有:低压管喷及其节水高产机理研究;水田自动给水灌溉系统中非均匀出流问题的研究;田间喷管结合灌水技术体系的研究;灌区灌溉中 论文网
的模糊控制;GPS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我国的微灌技术在70年代就有所研究发展。1975年以后,山西省万荣县、河南省许昌市及江苏省的常熟、雌宁、南通、启东、徐州等地进行了渗灌试点。然而,这些试点仅限于试验阶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没有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思想。
我国节水灌溉自动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自动化程度低,目前开发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还处于研制、试用阶段。在开发的产品中有代表性的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研制的2000型温室自动灌溉施肥系统,具有手动控制、程序控制和自动控制等多种灌溉系统模式,可按需要灵活应用,在大连,北京等地已经投入应用,效果良好,但其成本较高,适用于温室内作物。由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开发的集中或分散式微灌自动监控系统,根据灌溉计划能自动对微灌工程进行监视,控制和事故处理,其核心控制部件为8098单片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制的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是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可对多通道土壤水分进行检测,实现对多路通道进行自动灌溉控制的功能。但以上两种系统选用的芯片功能较少,由于电路扩展而使系统复杂化,而且系统运行不稳定。福建省水利建设技术中心研制的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化与优化配置,可对大田作物采取三种模式灌溉方式,即定时、恒湿及人工模式。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的微灌技术在70年代就有所研究发展。我国最早的渗灌工程是山西临汾的龙子祠引泉工程和河南省济源的合瓦地灌排工程。1975年以后,山西省万荣县、河南省许昌市及江苏省的常熟、雌宁、南通、启东、徐州等地进行了渗灌试点。然而,这些试点仅限于试验阶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没有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思想。
总之,在我国,虽然有多种灌溉控制器,但多数规模较小,局限于实验和理论的探讨,而且开发出来的产品价格昂贵,农民尽管知道能节能、节水、增产,但由于一次性投资太大,多数农民承受不起,所以根本无法普及应用。 自动滴灌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3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