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三农”问题愈加重视,我国学者对农村居民点的研究也更加详实、全面。早在2001年,倪才英[1]等人通过对我国江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从村庄建设用地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分析了广大农村居民点中出现各种土地资源浪费以及过度开发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措施;叶艳妹、吴次芳[2]等在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了四种土地整理类型:迁村并点、缩村腾地、迁村上山、重建家园,并且分析了运用这四种土地整理方法后的发展前景。王建玲[3]则列举了在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运用的几种整理模式:迁村并点型(建立中心村或撤乡并镇)、重建家园型(整体搬迁)、缩村腾地型(内部整改)、社区化城镇型和田园型模式,并且分析了各个整理模式的优劣之处和资金的筹集方式。
国外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现状34682
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国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农村居民点的区位研究。早在1864年,J.G.kohl[4]比较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村落,着重阐述了地形差异对村落区位选择的影响。M.Lugeon[4]对不同村落位置和环境因素如地形、阳光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论文网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地矛盾越来越激烈,国外学者也开始重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问题。Violette和Marin[5]在研究中欧与东欧的农村居民点中得出了一部分农村居民点的兴起会伴随着另一部分农村居民点的逐渐衰退的观点。Vesterby和Krupa[6]通过分析美国从1980年到1997年的农村居民点的数据,得出农村居民点能够持续增长和快速扩张的原因。Carmen和Elena[7]通过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研究了这些变化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和改变。 农村居民点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3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