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马氏体不锈钢发展概况不锈钢[4]可根据晶体结构分为三种主要形态: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约莫依据410型钢(构成由铁,12%的铬和0.12%的碳)建造的低碳不锈钢。它们通过回火和硬化形成。不锈钢经过回火热处理后能产生回火马氏体,增加不锈钢的硬度和提高它的韧性,没有经过回火处理的马氏体非常容易开裂,因为它的韧性很差。
马氏体的四方晶系微观结构在约1890年时首先被一位德国显微镜学家阿道夫•马顿斯所观察到。不像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可以通过磁性粒子检查法进行无损检测。35950
也在1912年,英国谢菲尔德布朗弗思研究工作实验室的哈利•布雷尔利在寻找一种耐蚀的合金用于制造枪筒时,发现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合金并随后使其工业化。这个觉察被发布在1915年的《纽约时报》的一月刊中在两年后。布雷尔利在1915年间申请了一个美国专利。不很久以后,在英国弗斯,文氏品牌镍铬耐蚀可锻钢才开始正式销售,并用于在伦敦的1929萨沃伊酒店的入口雨棚。
马氏体拥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而塑性韧性较差。但通过控制钢中的奥氏体形态和比例可有效改善塑性韧性,因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开发高性能钢的设想,其组织调控理论以"多相、亚稳、多尺度”为特征,将硬相与韧性相组合实现高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匹配。因此,如何获得硬相和韧性相的复合组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方说利用低温等温热处理获得的纳米贝氏体钢其组织特征是纳米级宽度(20-40nm)的板条状的贝氏体+在板条的间隙中有很多碳的很薄的一层膜一样的残存奥氏体。而如何获得硬相马氏体与韧性相逆转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鲍进[5]曾研究1Cr13,为了提高1Cr13马氏体不锈钢机械性能试验合格率应采用高温回火和保持更长时间的回火时间充分马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才能较大的提高它的延伸性能。论文网
逆转奥氏体尺寸非常微小、匀称、持续的弥漫于马氏体基体中,能够在强度不降低的前提下,改良马氏体的不锈钢可塑的性能、韧性和焊接的性能,国内外都对此有了一定的研究,国内王培等人[6]对ZG06Cr13Ni4Mo这种低碳的马氏体类不锈钢进行研究,发现620-660℃一次回火+600℃二次回火可显著提高逆变奥氏体含量,提高马氏体不锈钢性能。JIANG Wen等人[7]在对Cr13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进行研究,发现蘸火1050℃后,回火在650℃可以获得最佳的材料的综合性能。赵宗鼎等人[8]对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进行研究,发现淬火(油 、 空冷)后,经570℃回火开始明显出现逆转变奥氏休 ,630 ℃回火达到峰值。油淬约11%,空淬约14%。超过Ac1的二次回火使逆转变量继续增大。还有国外Ronald Schnitzer等人[9]对PH 13-8 Mo马氏体钢发现575℃回火3h,其强度可达到1249MPa。虽然都成功逆转奥氏体优化马氏体不锈钢但是都未明确说明,逆转奥氏体后,奥氏体含量;并且还有保温时间是否对逆转奥氏体有影响。
2 国内马氏体不锈钢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我国从1958年起[12],展开了对冷作的硬化奥氏体的不锈钢、沉淀硬化的不锈钢的研制研发,马氏体类的时效不锈钢的实验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超高强度不锈钢研发工作开始于1998年。
0Cr17Ni4Cu4Nb是我国研制的典型的马氏体类别的沉淀硬化的不锈钢,通过马氏体相变和时效处理沉淀硬化增加该钢的硬度。因为含碳量低,同时铬跟铜的含量高所以它的抗腐蚀性能比Cr13、9Cr18、1Cr17Ni2这类的马氏体的不锈钢来得好,然而随着而来的就是深程度的冷成型相对来说比较麻烦。那时候,因为生产设备受到限制,这类的钢一般不用来制造薄板及带产品,这类钢热加工温度区间窄,热加工困难,能够用焊接不锈钢的随便一种焊接的方法来进行焊接,除了上面说的典型钢号外,还研制和应用的主要的钢种型号有: 00Cr12Ni8Cu2AlNb、0Cr17Ni4Cu4Nb、 00Cr10Ni10Mo2Ti1、0Cr15Ni5Cu2Ti、0Cr14Ni5Mo2Cu、0Cr13Ni8Mo2Al、0Cr17Ni5Mo3、1Cr15Ni4Mo3N等。我国的钢铁研究总院在几年前成功的研制研发出一种新形的马氏体类的沉淀硬化的不锈钢种如F863型号的钢,它有着超高的韧性和强度,这种钢是镍钴-钼-铬马氏体不锈钢,具有1940mpa强度,和超过100MPa。 国内外马氏体不锈钢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3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