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同妻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0-06-21 21:50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关于同妻的研究在《当代日本的男同性恋者》一书中,麦克莱伦认为日本男同性恋者因为他们女性化的特质,成为了日本女性的亲密朋友(best friend)和理想伴侣(ideal marriage partner)。日

国外关于“同妻”的研究在《当代日本的男同性恋者》一书中,麦克莱伦认为日本男同性恋者因为他们“女性化”的特质,成为了日本女性的亲密朋友(best friend)和理想伴侣(ideal marriage partner)。日本的男同性恋者之所以能够成为女性的亲密朋友和完美伴侣,一方面是因为在日本的父权社会下,同性恋者和女性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男同性恋者比那些异性恋男性更具有女性气质,即更会打扮、更温柔善解人意、更能够理解女性的心理。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日本社会中,婚姻在很大意义上并非是个人的私密的事情、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而存在。 在这种婚姻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男女更多地是把婚姻当作“共同分担风险”(risk sharing)的方式以及两个家庭的联合、实现性别角色期望和自我价值的途径,对于日本的男女个体来说,婚姻很少是因为所谓的“浪漫之爱”,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51485

同样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有很多的相似性,然而,麦克莱伦的这一发现和结论很难应用于对当代中国同妻的研究。首先,与日本社会一样中国的同妻和她们的男同丈夫都处于弱势和边缘的地位,但不同于日本父权体制下女性的弱势地位,中国社会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其次,不同于日本广为流行的“腐女”、“腐男”现象,在当代中国,同性恋远没有如同日本文化里那样被接受。而且,当代中国女性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在更大程度上受西方婚恋观的影响,追求爱情和婚姻的统一。这使得中国同妻在发现丈夫的同性恋身份时,对于自身身份和婚姻关注的焦点和日本同妻有很大的不同。

国外有研究认为,在美国、丹麦和德国等西方国家,至少有20%的男同与异性恋女性结婚至少一次, 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由于已婚男同接受调查的意愿低,此类证据也难以确证。 大部分对同直婚姻的研究都集中于为什么男同要与女性结婚,Lee通过对菲律宾的15个已婚男同的研究,认为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压力使得男同选择异性恋婚姻。 Higgens的研究也认为正是主流社会的不认同驱使男同与异性结婚。 除此之外,学者认为有些男同性恋仅仅想通过异性婚姻获得一段长时期的依恋关系和父亲的身份。 

2.国内关于“同妻”的研究

目前,国内社会学界还没有出现对同妻进行深入社会学分析的专著,相关理论研究十分匮乏,国内社会学者大多都是在研究同性恋生存现状与困境,呼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同时,连带关注同性恋者问题衍生出来的同妻。例如,在《论中国同性恋婚姻中的异性恋配偶问题》一文中,高璐关注到了同妻在婚前对于男方真实性取向的知情权和婚姻内的生命健康权可能会受到损害这一问题。 

在现有关于同妻的研究中,基本所有的研究都是从法律或者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对同妻问题进行分析。张健、王龙龙的分析与高璐不同,他们认为同妻面临的不仅仅是婚前知情权、配偶权和心理与生理健康权被损害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相关立法的空白状态和司法救济的缺失。他们提出,要保障同妻的权利,首先应该是弥补立法和司法救济的空白,而后呼吁主流社会增加对同妻的关注和支持。 张碧慧、赵述通则在关注同妻权利保护问题的同时,还提到了同妻离婚的法律适用问题。 

《中国“同妻”生存调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和揭示同妻生存现状的书籍。作者邢飞在这本书中运用案例加评论的方式,对同妻在婚姻中遭受的痛苦和艰辛进行了描述,并且呼吁社会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提高对男同性恋者的包容和认同。 由于这本书的焦点在于对同妻生存现状和婚姻经历的描述,相对缺乏理论深度和社会学的分析论文网。当然,我国也出现了对同妻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研究成果。张哗在其硕士论文中分析了同妻的社会适应问题,并且将之分为社会、个人和心理三个方面。张哗认为,同妻的社会生活适应过程不仅包括获得生活保障、与她们的男同丈夫解除婚姻关系的过程,更是一个被“污名化”和“边缘化”的社会主体摆脱“包袱”和“标签”,重新回归到正常社会生活中的过程。  同妻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551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