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现状述评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理论界开始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对在此期间我国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法规,为我国内部控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联合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生效。意着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确立。该规范科学地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所包含的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在2010年共同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 2008 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起组建了我国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此之外,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王珊珊(2009)认为,基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从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建立内部控制监控体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来提出解决措施。[1]宋清梅(2010)主要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完善会计监督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来提出建议[2]。汪永飞(2010)提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的关系,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财务造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应当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做好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来完善内部控制[3]。王惟谦(2011)指出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执行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完善。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当从增加企业诚信诚实教育,建立健全良好的内控环境,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有效监督控制秩序出发,建设一个完善的、有序运行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4]。耿慧敏、高晗(2014)探指出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构成诸多影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及审计进行强化等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论文网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这样才能够既保证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又能够与企业稳健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5]王辉(2015)在探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与反作用上,积极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和利用内部控制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使企业达到内部良性循环、外部转型升级的目的[6]。这些相关的内部控制文献,加深了我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57464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会计师协归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第一次给内部控制的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并在八十年代成立了Treadway委员会(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还发布了有名的COSO报告。COSO报告界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目的在于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组成。[7]COSO报告第一次把内部控制从原先的平面化形式发展成为立体的结构,象征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先进的研究水平。“安然”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国会在2002年7月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加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检查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等。 会计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6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