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人工湿地研究现状(1)人工湿地介绍湿地有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之分,不论是自然还是人工湿地,都具有其十分强大的生态功能,具有相同的特点: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其中生长着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由于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吸附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进行吸附、代谢以及分解,因此湿地被人们称作“天然污水处理器”。人工湿地植物系统已开始应用于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的二级或三级处理,该技术利用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可达到解决保护环境问题,实现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5]。62165
(2)人工湿地分类
国内外学者根据人工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将其分为浮游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目前一般所指的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挺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又可分为3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FW)、潜流式人工湿地(Subsurface FlowConstructed Wetland,SSFW)、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VFW)[6]。
(3)国内外人工湿地发展
人工湿地发展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4年西德第一个建造了人工湿地论文网,随后各种用来处理废水的湿地在世界各地被使用。1996年9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国际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已经正式进入水污染控制领域[7]。国外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发展较早。截至目前,美国有超过1000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废水,其中有600 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 400多处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煤矿废水 ;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 ,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我国相较之发展较晚,“七五”期间开始进行研究,随后建成一些示范工程,并于1990年7月在深圳建起我国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现在我国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已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并且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建成多处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水生植物人工湿地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6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