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P(DAC-AM)共聚物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

时间:2021-02-27 20:26来源:毕业论文
2011年,郑怀礼[11]等人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

2011年,郑怀礼[11]等人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 分子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阳离子度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及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体积比为1:1.6、乳化剂用量为30%、单体用量为30%、阳离子度为60%即n(AM):n(DAC)为2:3,引发剂用量为0.15%的条件下,得到固体聚合产物粘度为8.94dL/g(乌式粘度计,1.00mol/LNaCl,(30±0.05)℃),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该实验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反相乳液聚合法,但是得到的产物的特征黏度值不高。

2012年,徐保明[12]等人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DAC-AM共聚物,当聚合单体AM与DAC的质量比为1:8(阳离子度74.6%),总单体浓度为20%,KPS用量为0.16%,70℃反应3h,制得[η]高达18.69dL/g(乌式粘度计,1.00mol/LNaCl,(30±0.1)℃)的流动型胶液的聚合物。该实验对其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了污水处理实验,得到污泥脱水率为89.2%。该文献报道的特征黏度值是国内实验室制得P(DAC-AM)产物的最高值。

2013年,鞠久妹[13]采用精制的工业DAC单体与AM共聚,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一步引发两步升温得到30%阳离子度P(DAC-AM)胶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w(单体)=35%、w(APS)=0.25%、w(Na4EDTA)=0.02%、T1=46.5℃反应3h、T2=60℃反应5h。在此条件下,得到了特征黏度值为17.23dL/g,单体转化率为98.02%的P(DAC-AM)胶体产物。该实验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得到产物的特征黏度值也比较高。

 由表1-1可知,研究者通过采用不同的合成方式、引发剂种类等来制备不同阳离子度和黏度的P(AM-DAC)产品,在这过程中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但总的来说,一方面,外文文献对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AM-DAC)产品的报道早已进入封闭状况,与其进口产品同类市场相比,文献报道的不同阳离子度样品的[η]值要远远的低于其进口产品。另一方面,国内制备的P(AM-DAC)产品的特征黏度值不高,即相对分子质量不高,阳离子度也覆盖不全,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迄今为止,对于P(DAC-AM)产品的制备还有很多的不足:(1)文献报道的P(DAC-AM)产物的特征黏度值不高,阳离子度覆盖不全;(2)对于70%阳离子度的P(AM-DAC)产品的较佳的工艺条件,并没有文献仔细的说明,只有2~3篇的文献中包含了70%阳离子度的P(AM-DAC)产品,但是这些文献都只是笼统的对温度、引发剂含量、单体含量等因素的总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没有针对某个阳离子度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因此,本课题主要是针对70%阳离子度的P(AM-DAC)产品进行详细的工艺条件的研究,以特征黏度和转化率为考察指标,对单体起始含量、引发剂含量、引发剂配比、助剂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力争通过正交优化研究使得到的产物达到或超过文献报道值,得到产物的特征黏度值达到12.0dL/g的制备工艺,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表1-1   国内外研究水平汇总

年份 姓名 引发剂 聚合方法 相对分子量或者特征黏度 P(DAC-AM)共聚物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7027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