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即IC卡最开始是有日本人提出来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国孝发现制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并于第二年提出申请专利并通过。那时候IC卡原名叫ID卡。
IC一词的由来是开始于1974年,法国的罗兰·莫雷诺(RolandMoreno)发明了带芯片的塑料卡片,并获得专利。智能卡的概念是70年代初提出来的,法国布尔(BULL)公司于1976年首先创造出智能卡产品(第一张由双晶片、即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的智能卡。在此后的十几年之后,法国的PTT(Posts,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将IC卡用于电话卡,由于其优秀的安全性能和巧妙的设计,这一设计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 准 、规范,极力的推广IC 卡的发展。65900
除法国的,先后又有十几家公司相继投入了智能卡芯片和卡片成品的开发与生产,一个新兴技术产业逐渐成型。目前,智能卡系统应用日趋向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发展,大量来自不同专业领域技术被综合在了一起,像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领域,是典型的跨多学科的应用系统。而由于IC卡的可靠性强,所以它的应用从原先的只应用于同学扩展到了银行、公司考勤、社会保障等其他各个方面。
1 国际智能卡的发展情况
智能卡分为:接触式智能卡和非接触式智能卡。它的最主要的部分在于卡的芯片。智能卡的芯片是在微电子的发展前提下加以提升的。标准式智能卡设计制造与应用的支撑点是智能卡标准,智能卡只能在符合相应的标准下才能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智能卡发展迅速。智能卡在全球的发行量从1992年到2003年的从2.6亿到30.6亿张。各地区市场份额为:亚洲地区占65.2%,欧洲占18.3%,而美国占了1.4%,其他国家则占了15.1%;从应用类别方面来看,,金融卡占8.74%,电话 卡占60.68%,SIM卡占18。45%,其他则占了12.13%,在2002年全球一共发行7亿张左右的智能卡,其中亚洲占了30%,欧洲占了60%。由此可见,国际上智能卡的应用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07年全球的智能片发行量达到60亿张[23]。论文网
MIFARE是Philips Electronics所拥有的13.56MHz非接触性辨识技术。Philips并没有制造卡片或卡片阅读机,而是在开 放的市场上贩售相关技术与芯片,卡片和卡片阅读机之制造商再利用它们的技术来创造独特的产品给一般使用者。MIFARE经常被认为是一种智能卡的技术,引文它兼具读和写两种功能。事实上,MIFARE仅仅只是有记忆功能,必须搭配处理器卡才能读写。
2 国内智能卡的发展情况
尽管智能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的发行量,但在IT市场中的销售额的比重还很小。据CCID统计,2000年中国计算机市场销售额约2409亿元,而IC卡的市场销售额却还不到21亿元。IC卡市场还构不成中国IT业的亮点,对于拉动IC业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一方面一定限度的制约了IT企业对IC卡技术的投入,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中国IC卡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支持力度的加强、科技研发水平的提升,IC卡市场的竞争力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智能卡的一些核心软、硬件技术只被一些国外的公司掌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在成国外公司对智能卡的垄断。近几十年来,国内的智能卡市场也将慢慢开放,国内的智能卡的制作技术在不断的提高,使得国外的垄断公司得以制衡。国内的一些从电信市场成长起来的IT企业,依靠先进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资金,逐步的走向国际化市场。
我国接触到的卡片应用系统时间较晚。卡的应用是由银行卡起步,但是非银行卡却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上超过了银行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这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各行各业不同性质的IC卡,如公用电话IC卡和IM卡、.石化领域的加油卡、社会保障部门和劳动的社会保障卡、城市建设部门的城市公用事业卡、工商管理部门的工商企业卡、技术监督组织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片等。另外,由各地方、各单位发行的智能卡,如单位员工管理卡、校园卡、门禁卡、食堂用餐卡等各种智能卡的应用发卡数量也相当不错。在很多行业性IC片的应用中统一行业标准已经被制定。我国自从引进智能卡封装生产线之后,国内生产智能卡的厂发展到30多家,整体生产能力已经可以达到2亿张左右,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消息。更可喜的是全国智能卡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系统集成厂家和公司也已经达到600家左右。设计生产的产品品种有50多种,涉及到各种类别的IC卡,包括存储卡、非接触卡、CPU卡、接触卡、SIM卡,UIM卡等,其中卡片的最高设计能力己达到0.35微米。 国内外智能卡MIFARE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7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