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卡农写法等。
在以上课程都学好之后,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对配器的学习。“一个作曲家或配器者,如果对器乐作品的色彩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只求相当清晰),不但永远不可能创作出引人入胜的作品,甚至连音响清新有趣的作品也不能创作出来。”[1]所以,配器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应该下大功夫去学习,而且,在学习配器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地分析课本上给出的管弦乐或流行乐的谱子,温习和声、复对位、曲式分析方面的知识,及不同作曲家或配器者的不同作曲风格。
二、传统音乐配器法的使用特点
虽然现在离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有了那么一段距离,但是,那时的音乐、那时的配器却是不容忽视及不容小视的。为什么高校现在学的和声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编写的,为什么现在很多学习钢琴的人,在学钢琴的时候还要去弹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在曲式结构上,或是在音响效果上都达到了很完美的地步。这也就是学习电脑音乐制作的人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传统配器的原因,因为它是音乐制作人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弦乐组的配器特点
“弦乐组在过去25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构成管弦乐队抒情及和声要素的主要部分。”[1]在弦乐组的配器使用中,有时候可以用弦乐组的不同乐器体现不同的作用与音乐性格,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NO.1 K.80》里面。
谱例1:
前三小节低音提琴与中音提琴均匀的演奏八分音符,为音乐做好铺底音色,第一小题演奏第一主题。第三小节的时候,第二小提琴悄悄的进入,演奏长音在强拍与第一小提琴构成纯四度,第四小节时第一小提琴与中音提琴以相同节奏做小二度音型,第二小提琴是一个延留音,并且在第二拍的的弱拍出现新的音乐素材(连续的751个十751分音符),这一新的音乐素材的节奏型在第五小节被第一小提琴模仿等。
莫扎特这首曲子里面有模仿有休止,有独奏的也有做衬底的,其他典型的例子也很多,像用弦乐组的音色特性去分别代表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在十八里相送这一段里,就用大提琴那种低沉稳固的音色代表梁山伯的憨厚老实,小提琴的轻盈活泼代表祝英台的聪明伶俐,来回呼应,这些基本上是弦乐组在奏主调旋律。
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谱例2:
一开始用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演奏演奏三度长音,这在现在叫长衬音或者叫长鸣音,在现在的音乐制作中经常使用。在这首曲子中,显然巴赫是用它来做衬底的,用大提琴打节奏,在第二小节里面,第一小提琴出现新的音乐素材,在从头反复之前,大提琴演奏十751分音符作为过门,让乐曲从头反复(谱例略)。第一小提琴在第二小节展现了其主奏的特性,配合着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副旋律,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稳定,给人以壮烈、宽广、博大、淡淡忧伤的感觉。20世纪中期的作曲家潘德雷茨基的《广岛受难挽歌》,作曲家让演奏者使用固定的、特殊的演奏方式,如用弓背在琴马上演奏等一些不常见的演奏技巧,给人营造一种恐惧紧张不安的音乐背景,让听众深深地感受到,广岛受难时的悲惨景象。这弦乐组乐器的两大重要使用手法,一个是独奏,一个是衬底。
(二)木管组的配器配器特点
木管组的乐器可以像弦乐一样作独奏、作和声的衬底音色,另外可以重复别的乐器(同度或则八度重复),与弦乐进行色彩性对比等。例子也很多像贝多芬在他的《第九完成的交响乐第一乐章》。 浅析电脑音乐制作中配器的运用(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