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发散思文的发展
音乐是作曲家创作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曲家情感流露的一种渠道。音乐不是具体的实物,人们只能用自己的听觉来感知,因此音乐是不受视觉、触觉、嗅觉限制的,人们可以根据所听的音乐旋律进行联想和想象其中的音乐形象进而帮助自己认识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们的想象力往往是很丰富的,所以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以不同角度认知与理解音乐的过程就是发散思文的过程。发散思文抽象的来说就是在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上,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的,是追求多种结论的一种思文方式。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的欣赏,有助于学生发散思文的发展。例如: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可以使学生联想到朋友聚会时的热闹欢乐的情景,也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庆祝节日时的盛况,也可以使学生想象出欢乐女神的形象。
(五)音乐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好奇心是创新过程的灵魂。[4]只有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发现、探索、创新的欲望。那么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创作的动力。音乐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进而促使学生产生音乐创作的欲望。如: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完整的欣赏音乐。在学生对音乐聆听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节拍不知不觉的舞动出符合音乐情绪的动作,这些随着音乐舞动出的动作就是学生灵感的闪现,这些灵感的闪现就会成为学生为音乐创编舞蹈的创作源泉。当学生有了这些创作灵感,学生就会产生为音乐编排舞蹈的欲望,进而用他们创编的舞蹈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乐曲配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为乐曲配器,在学生对乐曲配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引发了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好奇心,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了他们为乐曲配器的创作欲望。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育者要强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
“只要时代处在深刻变化的转折关头,人们在重新审视现有教育、找出它的问题,希望改变它的现状并赋予它新的使命的同时,总会提出教师质量问题,为教师重新画像。今日之中国正处在这样的时期。”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者把灌输音乐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目的,注重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天天要为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埋头苦干,这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渐淡化,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得不到开发。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只知道学习、吸收、继承老师传授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不知道在学习和吸收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今天的教育,教育者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自身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加强创新意识,要把学生作为主体,理解、尊重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提供条件,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增强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能力形成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因此,音乐教育者要为学生营造创新能力形成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如:组织一些能够展示创新才能的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服务于课堂、社会;让学生自己美化教室、校园;并为他们提供一些能够获得创新活动信息的渠道(如:媒体、期刊等);建立不同艺术学科之间交流的渠道。让学生在新鲜、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地创新。 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