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的语言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音乐流派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咬字和吐字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着一首声乐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技巧,解决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本文以美声唱法为前提,对演唱中国作品咬字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26880
毕业论文关键词:美声唱法 中国作品 咬字 技巧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美声唱法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成型后传入欧洲各国。经各国声乐研究者的不懈努力而演变为不受语言限制的世界性声乐艺术,创造出了除母语意大利语以外的德语、法语、俄语等语言来演唱作品。20世纪正式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八十年左右的历史,在中国的演唱艺术中起到巨大作用,对其他唱法产生深远影响。
美声唱法讲究的是整体共鸣,能充分发挥人声的共鸣效果而使音量加大、音色美化、穿透力强,以气息流畅和正确的演唱技巧作铺垫而达到理想目标。美声唱法以优美的嗓音,丰满圆润、富于共鸣的音质,清晰地行腔吐字等特点,逐渐被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其他唱法也均以美声唱法为前提基础进行发展的,例如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声技能和状态是一致的,通过两种唱法之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进行研究比较,美声唱法更注重音色和声音共鸣以及发生技巧,在咬字问题上都是讲究字正腔圆,而美声唱法咬字更体现在字头上,找准位置再同气息、音色、技巧一起带入头腔发出共鸣,使歌曲的演唱具有以字带声、字正腔圆的感染力,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两种唱法体系。下面再谈谈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的影响,通常人们往往会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区分开来,但并不了解学习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与演唱技巧在通俗唱法上具有辅助作用,比如会增加颤音和假音的自然效果,用美声来演唱中国作品就要体现出“本土化”的民族特点,要想使美声唱法更加贴近这一本土特色,就需要在创作上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和音乐素材,充分与中国的语言文化相结合,是作品本身就具有本土性。
二、咬字在美声唱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歌唱中咬字的概念
一般来说,咬字是包括朗诵、主持、曲艺等语言类活动中的发生技术,而在这里所说的咬字是针对声乐中演唱作品时所注意的咬字问题,主要强调正确的字母发音或字头发音。根据所发的音,相应的发声器官应正确找准发音部位,运用舌头、嘴巴、下巴等部位的运动加上气息与声音的配合,将字头清晰地“喷”出来。与其他语种相比,演唱中国作品的难度会稍大些,往往问题会出现字头、字尾唱的不够饱满。咬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字音的准确,更在于唱歌时形成的共鸣、音色及字音等方面,包括歌唱语言的连贯性。通过良好的气息支持,对所要发的字音,使舌头、牙齿及喉咙等发音器官处于正确位置,控制好气息状态,把握好各音段的字头、字腹、字尾的时值长短,声调的高低抑扬、字与字之间的圆滑连接,将字音清晰、完整的唱出来,就会构成所谓的歌唱语言。
(二)咬字在歌唱中的重要
语言的魅力就是能够使人有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唱歌是另外一种表达情感、交流方式的语言。而声乐则是音乐艺术中运用音乐和语言结合在一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奥斯汀在《歌唱与语言》中提到:“如果没有良好的读字技巧,任何嗓音都不能算是一件真正良好的乐器。” 这就说明了声乐艺术想要达到完美的境地,是需要掌握准确的歌唱技巧来完善的,否则声音或其他条件再好再美也无济于事。清末明初文学家李渔也曾提到过:“常有唱完一曲,听者只闻其声,辨不出一字者,令人闷煞。”声乐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有漂亮的声音,而是要把声音语言结合起来,浑然一体,然后通过清晰的咬字吐字,使歌曲更好的流露出情感和作者所表达真实感情。这些并不是只有漂亮声音能做到的,还要更好的结合咬字吐字。这样歌曲才能被广大人民认可。提高我们唱歌的表现力。 谈演唱中国作品中吐字技法的几点思考: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2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