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幻想曲》问世于1989年,由于其融合了中西方的不同表现手法,《幻想曲》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古筝考证、考级、教学、参赛的重要曲目之一。《幻想曲》整个曲风融合了西方艺术技巧与东方的表达手法,是一首兼具"东西方艺术文化”的瑰宝,是古筝曲目中创新性与可听性的典范之作。幻想曲这首作品是作者结合的苗族歌曲所创作出来的,王建民在了解民歌的风格, 拓展思文, 构思作品时又运用现代思想,运用敲击琴板、拍弦、人工调式等技法, ,以体现更自然的方式使苗族民间音乐行为的歌也大大拓展了传统古筝演奏技法 ,本篇文章只从传统古筝演奏手法的拓宽以及苗族歌曲音乐要素在该曲中的本性运用这两个方面来叙述幻想曲的创作风格。
(二)苗族民歌音乐元素在《幻想曲》中的运用
素材的运用在创作作品中的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主题使用原素材的音调;(2)创作的主题是使用原来素材中的某些元素从而发展延续;(3)创作是以对原本素材的整体想法而创作,这里的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追求本体的方法, 独奏曲古筝《幻想曲》正是在这种思文模式下而创作诞生的。
1. 音阶与调式
在苗族有一个音阶这个被称作苗族音阶,而它的起源就是五度相生律制,苗族音阶就是其中的一个支系。因为频繁的迁徙历史上上演,很多族群长时间分散居住,他们一般住在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小范围村落中, 因此苗族音乐的发展也渐渐演变为具有区域特性的调式类型,不同类型的调试村将利用自身独特的传统模式的规模,文化人类学、音乐史学具有很高的价值。苗族音阶宽调式中的751声调式音阶能够生出偏音与变音的调式就等同于是普通调式中的七声调式音阶, 以上两种音阶经过作曲者的调整,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他们构成了“幻想曲”不仅是现代音乐规模不失苗族音乐独特的风格特点。
2. 声部织体
我们能在《幻想曲》中感受到苗族的民歌多声部。一般苗族中的男子和女子,经常使用在对唱的形式演绎游方歌中和声,这些和声运用了模仿、衬腔等方式在最后的"加声”部分形成织体。主要有四度自由模仿式或者同度自由模仿式由自由对位和八度起声与同度模仿的混合式等。
3、幻想曲的创作情怀
“幻想”是全曲的中心思想,作曲家是一个唯美主义的人文情怀的人。整个幻想画面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的:恬静的早晨,少女的歌声从山寨中隐约飘来,悠扬的歌声由近及远,由清晰至朦胧;随着情绪的渐入高潮,音乐由慢板转至明亮欢快的快板,各色各样的打击乐器通过苗族乡亲的演奏,活力十足情绪把音乐推向一个小巅峰;经过反复地推敲酝酿,在乐曲的最顶端,作曲者用情地表达了云南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赞美;接下来音乐回到开始的平静,一系列的敲击琴弦和泛音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碰撞,仿佛让人们在如梦如幻的歌声中体到了梦幻的人生哲理。现代古筝曲给人的启发是多面性的, 我认为创作理念问题是其中最最重要的问题,毋庸置疑, 艺术必须有所创新, 艺术与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若它仅仅只是运用传统的东西, 它就很难提供新的创意。我们自己的创造不能完全依赖于前人的创造。要创新,就应该有新的创意成分, 有所创新是必须的, 有所创新就是要勇于改变传统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创作的新境界。 论古筝《幻想曲》的创作特色及演奏技法分析(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2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