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被联合国授予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代表华夏民族美学品与美学高度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昆曲进入校园,对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已成为这方面的成功范例。至于昆曲进入大学校园的策略,论文归纳有,学校与昆剧团合作,开设公选课,建立社团、沙龙等接触体验策略;昆曲剧团创作的创新融合;加强舆论宣传,争取政府支持等外部策略。31846
毕业论文关键词:昆曲; 大学生教育; 青春版《牡丹亭》
一、 昆曲概说
2001年5月18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戏剧——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收录进人类口述及非物质人类文化遗产名录中。它表示世界最高的文化机构评定我们的艺术是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一种表演艺术,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国昆剧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迄今为止惟一完整保留原舞台演出形式的戏剧艺术。
昆曲最早的源头可追溯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相传昆山顾坚为昆曲创始人。据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一文中记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那个时候,南戏盛行。作为南曲声腔之一的昆山腔,与余姚腔、海盐腔和弋阳腔等并列为南曲的重要声腔。
明代嘉靖年间,清曲唱家魏良辅将昆山腔进行改革创新。另有梁辰鱼据此撰写了《浣纱记》剧本,将清唱阶段的昆曲成功推上了艺术的舞台。由于昆曲继承并发展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体系和理论研究上都有所突破,同时,政府和上层社会的功利与喜好也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昆山新声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南曲正音”。
明朝中后期,苏州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也造就了许多民间艺术和上层精英艺术的交流碰撞,这个交流最有趣的场域就是戏曲。看戏演戏,贯穿起一年四季的节令庆会。那个时候,听昆曲儿、唱昆曲儿是蔚成风气,通国若狂。每到中秋节,也就是虎丘山曲会举办的日子,万人空巷,所有人都争相去看昆曲。纵观全世界的戏剧演出,这种万人空巷的景象或许只有古希腊时代的大元剧场的悲剧演出才出现过。
虎丘山曲会,只不过是明清两百多年间昆曲流行的一个缩影。那时的昆曲独霸中国剧坛,曾经一度是中国的国剧,从南到北、从苏杭到北京,大江南北都非常流行的。从剧种渊源看,地方戏包括京剧、粤剧、川剧、赣剧、滇剧、等多种剧种,在剧目、曲牌表演艺术形式方面都有昆曲的身影。所以,昆曲一直被尊奉为戏曲艺术的典范,也被称为“百戏之祖”。
二、 昆曲的文学艺术价值
昆曲的演出在最开始只是清唱小曲,小部分文人雅士集聚在一起,后来慢慢发展为表演,成为一种戏剧形式,把表演和演唱结合在一起,成为昆曲进而成为中国戏剧艺术中极为上乘的艺术。台湾作家白先勇言:“昆曲无它,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辞藻美。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于一身,经过400多年,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早以达到化境,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形式”。
(一)语言文字之美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751代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昆曲曲词是代言体,其情其意,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指归,融入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戏剧的“当行本色”也深切体现,其剧本的特点是本色与文采相间,既浅显又不失雅丽,流畅清丽,文学性突出。 昆曲进入大学校园的探索: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2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