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导致音乐审美差异化形成的主观因素
著名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那样,世界上也没有性格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因为人经历的不同、喜好的差异等原因,致使音乐审美者本身就具有独特性。而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身体、心理等各方面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这些都是导致其审美差异化形成的主观因素。下面,文章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年龄差异
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具有着属于其年龄段所独有的的特点。有相关研究表明,审美经验的积累与由年龄不同所引起的审美差异有关。第一,年龄不同的学生审美趣也不相同。据有关研究发现:年龄在6-8岁之间的孩子习惯把作品与事物是不是想象作为判断作品的唯一准则,他们多喜欢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听到欢快的曲子《喜羊羊与灰太狼》就会不自觉的手舞足蹈,非常兴奋。8-12岁的学生处于审美萌芽期,他们在接受写实作品的同时,也开始向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作品过渡,开始发展为对某个艺术家或某类艺术作品的兴趣,已不满足于活泼、快乐、表现力单一的音乐作品。有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向流行音乐靠近。第二、年龄不同的学生审美经验也不相同。据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审美水平普遍高于小学生。
(二)性别差异
由于性别的不同,学生在审美方面由此而引起的喜好便不相同。据相关实验研究发现,男生在音乐双音度数(音程)的判断上更加客观,而女生的相对则比较主观。这与男生的逻辑思文能力较强,女生的思文想象力丰富有关。经过心理学家实验发现,八个月的男婴更喜欢断续的音调,而同年龄段的女生更喜欢复杂一点的爵士乐。由此可见,女生在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上发展的早于男生。在一项音乐测试中发现,男生比女生能更好的感受音乐强度,男生在音乐欣赏中想象能力比较好,能更好的把握音乐的整体感觉,理解领悟能力比较好。而女生的理解能力较好,更偏向喜欢细腻温柔的音乐。
(三)经验差异
音乐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生活中逐渐积累的,伴随着审美者的经历而逐渐丰富。审美者经验的积累是个性化表现最直接的原因,它不仅包括学生家庭背景和教育,还包括生活环境和经历等多方面。音乐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的差异,对音乐审美结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表现在音乐审美想象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如在欣赏作品《牧童短笛》时,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会就觉得很熟悉,就仿佛以前的生活画面出现在眼前,很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所以也就无法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四)审美差异
音乐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音乐作品的过程,音乐欣赏过程则是审美者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的过程,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活动能够进行的前提,所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审美结果的差异。音乐审美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觉、直觉、记忆等多种能力。下面,文章就主要从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差异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其一,音乐想象能力的差异。音乐欣赏过程实质上是听觉的过程,是一个有意想像的过程,整个过程的进行是离不开思文想象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性想象和再创造性想象两大方面。由于学生经历、性格、兴趣爱好等不相同,所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再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就例如在欣赏作品《十面埋伏》时,有的学生能生动的描绘出战场紧张的情景,而有的学生想象力自然相对贫乏,除了音乐所表现的扫弦外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的想象力比较贫乏,即使再美妙的音乐,除了听到奇怪的音响外,再没有其他收获,真正的音乐欣赏者总是那些富有音乐想象力的人。除此之外,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把握,精神的理解都在不同层次,所以,也是导致音乐审美差异形成的原因。 浅析中小学音乐审美差异化现象(3):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