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品简介
《浪漫曲》是中国著名女作曲家刘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大提琴独奏作品,也是她在学生时代创作的作品之一。自1711年大提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作为西洋乐器,大提琴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和教育方面都较为单一,由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外来音乐文化传入较少,因此国内了解大提琴的人并不多,关于大提琴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庄西林教授曾经在他发表的论文《刘庄<浪漫曲>曲体结构与演奏》中讲过“越是民族的^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就越是世界的。”[1]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刘庄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现在的作曲方法进行完美的结合,创作了一首至今仍被众多大提琴演奏家频繁演奏的经典作品——《浪漫曲》。
《浪漫曲》以哈萨克民歌《页里麦》为题材,该民歌是中国新疆地区哈萨克族牧人在遭受战争之苦流亡时所唱的一首抒情歌曲(在哈萨克语里,“页里麦”就是“故乡”的意思)。这首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吸引力众多喜爱者,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充分表达了人们内心的忧伤之情,在《页里麦》的歌词中唱到“骑着瘦马离故乡,失去了牛和羊,人人停止欢笑,眼泪泪汪汪,页里麦。”[2]在歌词中流露着哈萨克族人那种对故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作曲家创作《浪漫曲》时,在充分汲取西方作曲技巧的基础上融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利用了大提琴的抒情性,把乐曲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浪漫曲》具有较高的教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大提琴独奏比赛中常被作为经典曲目频繁演奏,还被选为大提琴教学曲目。作为当时最具有时代性的大提琴独奏曲《浪漫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作曲家创作的众多的大提琴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刘庄《浪漫曲》曲式结构分析
《浪漫曲》是刘庄运用变奏手法写成的带再现的三部性变奏曲式,全曲共有104个小节,乐曲运用四四拍、四三拍和四二拍交替进行的变换拍子,整首乐曲的演奏时间大约在五分钟左右。(详见图1)
曲式 引子 呈示部 展开部 连接 再现部
小节 1—5小节 6—46小节 47—74小节 75—84小节 85—104小节
调性 e小调 e小调 g小调 e小调 e小调
变奏 主题ⅠⅡⅢ ⅣⅤ Ⅵ
图1····曲式结构图
(一)呈示部
乐曲的前奏1—5小节是由钢琴弹奏的,钢琴伴奏的低声部是以e小调的主和弦分解进行,旋律以缓慢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烘托出凄凉、凝重的情景,给人一种悲伤的情感体验,前奏过后随即进入呈示部。
乐曲的第一部分(呈示部,共41小节,第6—46小节),调性为e小调,旋律比较深情、曲调悠扬。呈示部音乐是由核心主题与其三次变奏构成,包括核心主题(主动机和副动机,第6—11小节)。变奏是依据主题为发展核心,“主题”代表了全曲的基本乐思也是全曲的核心,在变奏曲的写作中,“主题”的构成是关键,同时对主题的要求要形象清楚、形式洗练、风格鲜明。 浅析刘庄《浪漫曲》的 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5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