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肖邦《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的悲情色彩(2)

时间:2020-05-17 11:46来源:毕业论文
在肖邦之后,李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众多音乐家,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都对前奏曲这一体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发展。

在肖邦之后,李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众多音乐家,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都对前奏曲这一体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发展。其中,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继承了肖邦前奏曲。而德彪西却是使前奏曲有了更大的进步。

作为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的前奏曲更注重描述“瞬间”。他的每一首前奏曲旋律都短小零碎,充斥着短小的片段。他大胆地突破了功能和声,脱离调性的和声使作品显得更加丰满。运用了不规则的节拍和中古调式、五声调式,使德彪西的前奏曲充满了异国情调。此外,德彪西还为每一首前奏曲都编写了同样含义的标题,使作品更具画面感。

众多作曲家都对前奏曲这一体裁,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研究与完善,而肖邦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在其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他将原本局限于狭小范围里的前奏曲解放出来,使其有了更加丰富的音乐织体。

肖邦《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的悲情色彩(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519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