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担经挑”产生的文化背景
据史料记载,淮阳也称陈、陈州,此地曾建国三次、建都五次,是中华古老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公元前40世纪左右,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伏羲在此画八卦、定姓氏、制嫁娶、兴农业,由此淮阳也是八卦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夏,陈属豫州。商,为虞遂封地。在西周时期,舜帝的后代里名叫“妫满”的被周武王分封在宛丘,并且还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他。妫满建立了当时的陈国,且修筑城池,把自己的姓氏也改为了陈,他就是历史上的陈胡公。孔子曾三次来到这里,在这里讲授儒家学说,时间长达四年之久,留下《诗经》,记载有《陈风》十首;包公陈州放粮也发生在这里。丰富的文化背景为巫舞“担经挑”的生存提供了好的环境。
3.“担经挑”起源的历史传说
在淮阳民间,就有巫舞“担经挑”自宓妃勇敢救母的说法:人类始祖女蜗因炼石补天,让万物生灵,抟土造人而触犯了玉皇大帝的天规律例,被上天变作黑狗抛进恶狗庄,饱受苦难和屈辱。被女娲的女儿宓妃知道后,她把亲手抄写的经文放进自己做的两个龙和凤的花篮里,插上花,用竹扁担挑着,边唱着经文边担着经挑决心救出母亲,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和孝心,宓妃最终救出了自己的母亲。后人为了赞扬歌颂女蜗的功德和发扬宓妃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于是模仿宓妃担着花篮、唱经歌,以传播孝道,时至今日,演变为巫舞——担经挑。
(二)“担经挑”的发展
1.春秋时期的雏形
据记载陈夫人 没有孩子,于是通过祭祀得到一子。于是陈巫术盛行,且陈地人都爱巫术。据《地理志》记载:“武王之女大姬尊贵,好祭祀,于是,使史巫。”《汉书•匡衡传》载:“陈夫人好巫而人民淫祀,妇人大姬无子,好祭神鼓舞而祀,坎其击鼓以为证。”由此可知,在春秋时期,巫舞“担经挑”就有了合适的发展环境。
2.封建社会的发展
据考证:巫舞“担经挑”起于商周时期,在“巫”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并到周武王时期正式在宛丘确立。在宋朝时期,逐渐流传于民间。民间舞蹈在宋代就十分兴盛,每逢新年、元宵灯节、清明节、天宁节 ,都是民间舞队最为活跃的时候。据《武林旧事》所记载的“民间舞队大约有70种,时而今日尚有很多节日在民间流传”。节日的增多使巫舞“担经挑”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并吸取唐代大歌的舞蹈编排,使表演人数和表演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民国时期的兴盛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年间,据已出版的《伏羲太昊陵庙会概况》记载:“三五751个农村的妇女在伏羲太昊陵前,或者唱、或者跳得做各种舞蹈姿态,乍一看去像是巫婆的唱耍,但是深入研究其舞蹈姿态和动作,只是人民群众的娱神寄托,她们舞动的姿态,看上去像一个手写的数字‘8’,优美婉转,飘飘欲仙。”可知在当时“担经挑”的表演已经有了一定的定式,这也符合传说,伏羲女娲人头蛇身的说法,黑纱在身后交织就如同两只蛇交尾一样。
4.解放初期的衰退
解放初期,文化大革命的兴起,出身成分论占据主导位置。最底层的劳动群众成为文艺歌颂的主要演员,除此之外的资本主义家、文人都遭到了严重的迫害,甚至丧失生命,我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水平的发展遭受到巨大的打击。带有浓重娱神色彩的巫舞“担经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迫害、衰退。 浅谈原始巫舞“担经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传承(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