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致谢 20
5 参考文献 21
1 前言
1.1 局部麻醉药概述
1.1.1 局部麻醉药的发展史
在用药的时候能够局部可逆性的造成感觉神经冲动阻断,并且阻断了神经之间互相传递的药品,一般称之为局部麻醉药,又可以把它简单的叫做“局麻药”。如果文持使用者持续在清醒的前提条件之下,局部麻醉药能够做到可逆的引起局部组织的痛觉消失。一般情况下,只有局麻药的给药的部位能够起效,并且随着药物向周边扩散而迅速消失。临床应用时,局部麻醉药往往用于口腔科、妇科、眼科、以及外科等类似的小手术来达到短时间的消除痛感的目的。目前为止,公认的局麻药机理为,局麻药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从而控制性钠离子通道,使得传导被阻滞,从而能够产生局部麻醉的作用。局麻药的作用是具有频率和电压依赖性的。
最早为人类所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是可卡因,它的发现是由南美洲的古柯树的叶子中发现并提取的,1884年可卡因首先被应用在了临床上,但由于吸收后毒性大,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随后1904年,根据其结构特点,将其改造发明了普鲁卡因,以减少可卡因的成瘾性强、易引起组织刺激和过敏反应的毒副作用。普鲁卡因的发现使人们确定了氨基苯钾酸酯在局麻药物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在芳酸酯的基础上有发展酰胺类、氨基酮类、氨基醚类等结构类型的其他局部麻醉药。
发现了天然生物碱促成了利多卡因的合成,它的局麻作用比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更强,作用的时间是它的两倍,并且穿透性、扩散性更强。利多卡因的研制成功开辟了酰苯胺类局麻药的合成,最后合成了一系列酰苯胺类局麻药[1],布比卡因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的局麻作用的药效强大约四倍,具有长效、强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的特点,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局麻药。以纯的(S)-对映体供药用。
1.1.2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常用的局麻药一般在结构方面通常被分成了三大块,即芳香族环、中间链和胺基团,中间链可以是酯链或酰胺链。根据中间链的结构特征,通常又将常用的局麻药再分成两个大类:第一大类是酯类,结构中包含有-COO-的基团,普鲁卡因、丁卡因等是属于这类药物;另一大类是酰胺类,结构中包含有-CONH-基团,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则属于这类药物。
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种类较为繁多,根据临床应用的局部麻醉药,例如酯类、酰胺类和酮类等等,我们能够将它们的化学结构归纳为三个部分——即亲脂部分,中间链和亲水部分。
亲脂部分一般可以被分成两种,通常可以把他们们看做芳烃或者是芳杂环,不过以作用较强的是苯环,亲脂基团能够使得药物分子有较好的脂溶性。亲水性的胺基部分,大多数时候是叔胺结构构成(因为它的刺激性比较轻),同时能非常好的保证药物的分子具备相当水溶性使得其利于转运,同时它也给予了能够与钠离子通道受点的部位与之相结合的结构基础。因此,必须要保证局麻药中的亲脂结构和亲水结构之间存在一种恰好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在特定的意上能够用离解常数来表达。它的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苯环≥吡咯≥吩噻≥呋喃。当在苯环上存在有羟基、烷氧基、氨基时,麻醉的作用会得到增强,而对位上如果有氨基,丁氨基等的话,局部麻醉药的药效作用更好。
中间链与局部麻醉药作用持效时间有关,并决定药物的稳定性。中间链一般由2~3个碳原子组成时最好,碳链的增长与效果持续时间的延长成正比,同时毒性也随之增大。 盐酸左布比卡因的合成+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yixue/lunwen_1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