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化合物23 78
第3章 大黄素衍生物的电子结构特征及其关系初探 81
3.1 化合物1的计算结果 81
3.2 化合物2的计算结果 83
3.3 化合物3的计算结果 85
3.4 化合物4的计算结果 88
3.5 化合物5的计算结果 90
3.6 化合物6的计算结果 92
3.7 化合物7的计算结果 95
3.8 化合物8的计算结果 97
3.9 化合物9的计算结果 100
3.10 化合物10的计算结果 102
3.11 化合物11的计算结果 104
3.12 化合物12的计算结果 106
3.13 化合物13的计算结果 109
3.14 化合物14的计算结果 111
3.15 化合物15的计算结果 113
3.16 化合物16的计算结果 115
3.17 化合物17的计算结果 117
3.18 化合物18的计算结果 120
3.19 化合物19的计算结果 122
3.20 化合物20的计算结果 124
3.21 化合物21的计算结果 127
3.22 化合物22的计算结果 129
3.23 化合物23的计算结果 132
3.24 化合物分子前沿轨道能级差分析 134
3.25 化合物分子的静电势分析 135
第4章 分子对接研究 137
第5章 结论 140
参考文献 141
致谢 143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大黄素(图1.1)(1,3,8-三羟基-6-甲基-9,10-蒽醌,结构为蓼科植物中含量较高的蒽醌化合物。橙色针状结晶(乙醇或12毫米下减压升华),熔点256~257°。具有蒽醌的特殊反应。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碱溶液,溶解度25℃(g/100ml饱和液):乙醚0.140、氯仿0.071、苯0.041、四氯化碳0.01。溶于苛性碱水溶液、碳酸钠水溶液,氨溶液中显樱红色。存在于许多霉菌、地衣、高等植物及昆虫之中,如蓼科植物掌叶大黄的根茎,齿果酸模的根和叶,以及羊蹄的根等部位中。
图1.1 大黄素的结构
大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抑制胰酶作用,抑菌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1]。因此以大黄素为母体,对其进行修饰改造已经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科研工作者从提高大黄素的抗肿瘤活性,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入手,对其母体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结构上的修饰,设计合成了很多活性较好的大黄素衍生物。
研究设计新大黄素衍生物的分子结构,通过运用量化软件,对衍生物进行分子模拟计算,同时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所得的结构进行分子模拟设计,研究它的生物活性,最后得到一系列可能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优化分子结构。
1.2大黄素的药理作用概论
1.2.1抑制胰酶作用
大黄素能够抑制胰酶的分泌对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直接有关的5种胰酶(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和胰脂肪酶)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2]。
1.2.2抑菌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大黄素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还具有抗炎活性[3]。已有研究证实,小鼠1次口服大黄素30及60mg•kg -1能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大鼠口服60及100 mg•kg -1能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而且随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大,1次口服60及100mg•kg -1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腹腔注射20及40mg•kg -1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急性胸膜炎的渗出与白细胞游走[20]。大黄素能强有力地抑制核转录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因此可治疗多种炎症。大黄素具有抗炎和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溃疡和应激性溃疡的作用[21]。大黄素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和其所致的DNA损害。焦建杰等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Φ)生物合成白三烯B4(LTB4)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大鼠腹腔MΦ的LTB4的生物合成,量效关系十分良好。大黄素对大鼠腹腔MΦ生物合成LTB4的抑制率范围为(28.4±6.7)%~(88.0±5.3)%,认为大黄素的抗炎机制与抑制MΦ生物合成LTB4有关[22]。 新大黄素类衍生物的分子优化和结构设计(2):http://www.751com.cn/yixue/lunwen_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