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熔点为198-200℃,分子式C19H1803。对人型结核菌株H37R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具有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扩张血管作用。用于治疗心肌局部缺血和心肌梗死;对人癌细胞系HeLa,HepG2,OVCAR-3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8.50,26.5和9.52 μmol·L-1。具有防治凝血和恢复血液循环作用[3]。
C 丹参酮ⅡB(tanshinoneⅡB)
丹参酮ⅡB(tanshinoneⅡB) 熔点为200-204℃,分子式C19H1803。体外具有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性菌株的活性[4]。
D 隐丹参酮(eryptotanshinone)
隐丹参酮熔点为191℃,分子式C19H2003。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性菌株,以及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性;其IC50分别为17.2,29.7和9.12 μmol·L-1。具有防治凝血和恢复血液循环作用。
E 二氢丹参酮I(dihydro tanshinone I)
二氢丹参酮I(dihydro tanshinone I) ,分子式C18 H14O3体外具有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还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性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1.5mg·L-1。
表1 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结构骨架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1.2.2 丹参水溶性成分
主要内容如下: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等,均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丹参中国含量较高,活性较强,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常作为丹参原药材和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6]。近期研究发现:丹酚酸A和丹酚酸B的抗心肌缺血缺氧的活性比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更强,其中丹酚酸A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氧化化合物之一,还具有改善记忆、降低抗癌药阿霉素毒性等作用。论文网
A 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
丹酚酸A为无定形黄色粉末,是丹参中酚性酸的主要成分,为迷迭香酸衍生物,分子式C26H22010。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于氧自由基诱导的心脏线粒体和肝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于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对于NADP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脑、肝和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抗氧化活性比维生素E强百倍至千倍;抑制胃分泌作用和抗溃疡作用,抑制猪的H+,K+-腺苷三磷酸酶和PNPPase活性,其IC50分别为0.52μmol· L-1,和IC50=1.7μmol·L-1;具有脂氧合酶抑制作用,IC50 =0.38μmol·L-1;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IC50=9.8μmol·L-1,预防半乳糖诱导白内障;与5-氟密吐霉素c(5-fumitomycin C)和甲氨喋呤(methotrexate)联合用药,在无毒性的情况下,可以增强抗肿瘤活性;可以逆转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钾通道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丹酚酸A能改善由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大鼠心脏离体实验表明,丹酚酸A对于心脏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7]。
B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
丹酚酸B又称为丹参酸乙(satianic acidB)或紫革酸B(1ithospermic acid B),是三分子丹参素和一分子咖啡酸的缩合物,是一种缩酚酸类多羟基化合物,淡黄色无定形粉末,分子式C36H30016。具有改善肾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以显着地抑制由NADP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脑线粒体、肝线粒体和肾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其抗氧化活性比维生素E强百倍至千倍;具有肝损伤保护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防治神经毒性;抗凝血和抗血栓;抗炎;改善肾功能[8];在体外能抑制HIV-1整合酶的3'-末端加工活性(IC50为0.45μmol·L-1)和3'-末端连接功能(IC50为0.37μmol·L-1),在细胞水平上抑制H9细胞分泌P24抗原(IC50为6.9μmol·L-1)等多种药理作用。 响应面分析法在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3):http://www.751com.cn/yixue/lunwen_7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