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的目的在于: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先进成果,对城市快速路于普通道路交通的协调设计,城市快速路与普通道路交通协调的存在问题和设计方面存在的疑惑进行讨论,以期丰富我国在此领域内的研究,并为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道路硬件设施效能,消除或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降级效益[12]。
快速路与普通道路共同组成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而只有当快速路与普通道路的协调合理,衔接有序时,城市整体交通网络的效益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研究快速路与普通道路交通协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国外有关快速路的控制技术已进入通道控制阶段。所谓的通道控制,是指通过管控手段将车辆在普通道路与快速路上均衡分配。但实施通道控制的前提是快速通道整体通行能力大于通道内总的交通量,并且要求规划方面有关快速路与普通道路的协调问题己处理得当。
快速路是具有交通性的道路,而普通道路除千道外均属于生活性道路,并且普通道路为快速路集散交通,两者的合理衔接,可使得长距离的交通能够运行在快速路上,而相应的短距离交通则在普通道路系统中运行,保持道路交通性与生活性功能之间的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与可达性。协调问题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即是改建快速通道内的普通道路网,使其具有良好的集散能力,并使得快速路段上交通均匀分布,快速路与普通道路上的交通量分配均衡,提高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能[12]。
1.4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研究内容
快速路与普通道路协调设计问题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包括规划,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本文仅从规划角度对两者的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并以快速路与普通道路相关关系的系统分析为基础,以快速路与普通道路协调为核心,对城市普通道路与快速路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各章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分析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对快速路和普通道路的相关特性下定义和分析,接着讨论交通特性,网络结构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最终提出对网络的优化和完善方案研究。
第三章:主要总结交织区类型的划分,对交织区的运行特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交通特性影响因素包括交织长度,交织区构型和交织车道数,流量比,交织比以及交织与非交织速度等。主要叙述了城市快速路的控制和控制策略,通过各种控制原理的描述以呈现各种方法的特点,为确定城市快速路控制策略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主要讨论城市快速路与普通道路协调存在的问题,还有南京城市快速路存在的问题,城市快速路与普通道路协调存在问题解决有关的一些方案等内容。
第五章:这一章主要叙述研究成果和还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1.4.2技术路线图
本论文大体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评价这一思路。首先提出目前快速路与普通道路衔接系统所面临的交通问题,接着从多方面入手分析产生此类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找问题的切入点,然后从规划角度对快速路与普通道路合理衔接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及对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城市快速路与普通道路的协调设计(4):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1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