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美国、德国等国家在近几年也都开始进行装炉煤调湿装置的试验和生产,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煤调湿技术是日本最早开发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日本各厂采用煤调湿技术后[3],提高了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机械强度,减少了炼焦耗热量,焦炭粒度均匀,可多配弱粘结性煤,生产稳定,便于自动化管理。日本煤调湿技术的基本情况和效果见表1.3(a)。
表1.3(a) 日本使用煤调湿技术的焦炉的基本情况和使用效果[4]
厂名 炉号 孔数 炭化室高/m 装煤量/t•孔-1 调湿煤/t•h-1 投产年月
大分厂 1 78 5.925 25.6 260 83.9
千叶厂 6 102 6.706 27.2 441 87.11
中山厂 2A 34 4.50 14.5 140 89.12
福山厂 5A 55 6.50 27.8 270 90.2
君津厂 2 95 5.50 24.3 380 91.3
鹿岛厂 2 179 7.125 36.3 330 92.6
水岛厂 3 86 6.706 28.0 500 92.2
厂名 炉号 水分目标值/% 减少耗热量/MJ•t-1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焦炭强度/% 降低炉温/℃
大分厂 1 5.0 326 11.0 1.50 25
千叶厂 6 6.0 310 11.0 1.00 30~50
中山厂 2A 6.3 280 8.5 0.60 20~2
福山厂 5A 5.6 250 8.1 0.83 13
君津厂 2 5.7 336 7.0 1.00 20~30
鹿岛厂 2 6.0 210 10.0 1.20 20
水岛厂 3 6.0 340 —— 0.30 ——
1.2 我国煤调湿发展现况
国现有焦炉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7],在炼焦行业当中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而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炼焦煤水分含量过高。国内的许多炼焦企业通过推广煤调湿技术,来降低炼焦煤水分。
60年代我国焦化行业研究人员在鞍钢、本钢、首钢等焦化厂曾进行过装炉煤干燥试验[5]。试验收到一定的节能、增产效果,但都没能付诸生产实践。主要是由于当时炼焦的工艺装备还不够完善,没有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保证装炉煤干燥并正常生产和使化工产品顺利回收;同时对于装炉煤没有明确设定干燥目标值,以为装炉煤越干越好,但是粉煤含水低容易飞扬,造成装炉困难、操作不顺利、化工产品质量恶化,事故频繁,所以各厂相继停用。 基于特征模型的宝钢煤调湿系统建模与设计+源程序(4):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1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