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的通信规约的需求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1995年起,IEC TC57成立了3个工作组,即WG10,WG11,WG12来负责制定IEC61850标准[5],3个工作组拥有明确的分工。3个工作组在1999年3月提出了IEC61850委员会草案(CD, Committee Draft),并于2003年陆续出版。
IEC 61850的标准化,是参考了许多方面的,总结了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到目前为止,这个标准就是一整套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标准。IEC 61850通信采用自我描述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在控制中心的数据是有显示说明的,如果该装置符合 IEC61850标准,就可以立即建立起与其相应的数据库。因此,IED之间的互连和变电站之间的扩展就实现了。
IEC61850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使IED之间具备了可互操作性。
IEC61850制定的思路是:(l) 面向对象而不是面向具体的设备; (2) 提高互操作性,使得工程便于实现; (3)满足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需要[6]。
自2004年开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了制定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 860。该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华东电力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国电南自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DL/T860就是IEC61850标准在我国的转化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DL/T860标准的各个部分均已正式出版。[5]其中第十部分——一致性测试部分,提出了客户端测试规范,但是正式出版的DL/T86O.10标准并没有提到客户端测试规范。该规范目前还在试用阶段,估计该测试规范会在以后会增加到DL/T860.10标准中。
1.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
只有当我们在问题的领域有足够的知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些功能测试才是有可能的。基于IEC 61850的综合保护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可以局限在特定的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局域网的主要设备(配电线路、变压器等)或分布式和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ED。
IEC 61850定义了IED之间数据交换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可用于不同形式的分布式控制和保护应用程序。它们引入一个新概念,它需要一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以测试系统的各个组件,以及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整体性能。
现有的解决方案基于一次变电所设备--变压器、断路器、变压器、仪器等和二次保护、监测、控制和记录设备之间的硬连接的接口。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设备集成在可以作为一个前端SCADA或能源市场体系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但这种集成通常限于变电站IED的客户机测量和状态数据调查。
目前,不同类型的最先进的智能电子设备(IED)之间的功能存在明显的重叠。通常同一个工作不同的团队将在变电站安装他们自己的设备,如:保护继电器、测量装置、计量设备、控制设备、监控设备、扰动录音机、事件记录器、电能质量监测设备、远程终端单元(RTU)。
上述每个设备都需要安装,连接到变电站设备接口,测试和文护。考虑到多余度的要求,这些设备中许多都需要一个双倍于上述所有消耗的要素和备份。
继电器的界面需求与计量设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它们需要自己的能够精确测量其能量或其他系统参数的互感器。
在如下所述的现代设备产品(现有或正在开发)的基础上,功能上的显著改善和一些变电站综合保护,控制,监测和记录系统的成本降低是可以实现的。
基于IEC 61850-9-2的配有数字接口的非常规互感器能消除一些保护IED和计量IED相互冲突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二次变电站保护、控制、监测和记录设备是通过一台叫做合并单元的设备连接的。这在IEC 61850-9-1(6)中定义为: IEC 61850一致性测试程序设计(3):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1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