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弱势群体的概述
(一)弱势群体的具体含义
弱势群体通常是指在权力和权利、发展机会、竞争能力、社会声望、以及生活物质条件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弱势群体具体可分为社会性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和失业中的贫困群体、贫困单亲家庭、犯罪及处于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戒毒者群体等)和生理性弱势群体(老年入、残疾人、处境困难的儿童等)两大类。 对弱势群体含义的理解,首先应该要从经济、境遇、社会地位等多方面来定义弱势群体的具体概念,因为我国在弱势群体之外还存在着非弱势群体,他们和弱势群体相比不仅是经济方面还在境遇和地位方面都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所以弱势群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其次,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轨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复杂变化而变化,所以这就使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农民工问题和下岗问题。因此我们要想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文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具体分析我国弱势群体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具体原因
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不能只从片面的角度来分析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而是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等两方面来具体分析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1.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社会方面的原因
(1)弱势群体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下的产物
一是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使得一部分人由于竞争力水平高而成为了优胜者和富裕者,而另一部分人则就相应的成为了失败者和贫困者。二是企业追求效率而产生的正负影响。一些国有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活力,从而改革了分配制度,在企业职工的社会分配上拉开档次和差距,企业实行的这种分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也使得一些企业职工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利影响而造成社会分配过少,进而沦为弱势群体。三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一些落后的企业和生产效益差的企业职工,由于竞争力较差,被无情的抛向社会,沦落到失业和破产的境地,从而又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2]
(2)国家政策的不合理
首先,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在城市和乡村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在税收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规定也有所差距,从而使得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三农”问题也异常突出。其次,严格的户籍制度,大多数农民依然被禁固在乡土之中,与城镇居民相比竞争力水平较低,在养老和医疗方面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就很难抵抗,从而陷入困境。[3]另外,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企业注重效率和效益,使得一些城镇居民中的企业职工由于竞争力低下而失业下岗,进而沦为弱势群体。虽然改革政策在农村首先展开,但是,在农产品出售中,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和出售渠道不畅通造成的农产品的滞销,再加上部分农产品税费较重和有关部门乱收费等原因的影响,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高,从而在农村依然存在不少的弱势群体。
2.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个人方面的原因
除了社会原因外,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还有个人因素的影响。第一是个人文化和专业技能素质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处境。由于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高,弱势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往往缺乏竞争力,在就业中就会处于劣势。第二是身体素质,企业往往会把职工的身体健康作为录取的条件,而老人和残疾人在身体综合素质上存在不足,因而他们的就业机会就少,成为弱势群体的机会更大。第三是家庭赡养系数。根据研究,弱势群体的家庭情况普遍是人口多,就业少,就业面小,所以家庭负担往往更重。 我国特殊人群社会保障问题初探(2):http://www.751com.cn/faxue/lunwen_3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