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关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它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这一群体衡量其能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标杆[4]。所以,要准确的把握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思想,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其现状,对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整体性的爱国主义意识越来越淡薄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是科技发展更加迅猛,政治、文化也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这给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累积了物质基础,让大学生有更广阔更充分的平台及资源来了解爱国主义并对其进行学习;但是,也讲西方的不同的文化甚至于消极文化及思想带给了中国的广大大学生[5]。尤其是所谓的全球一体化“地球村”思想,其本质意义就是在“地球村”概念的影响和宣传下,对本土文化进行渗透,逐步的淡化一个国家和民族意识,这一概念更加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观。这些西方思想逐步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使其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改变,认为应爱世界不是爱祖国,甚至很多大学生更加热衷于西方文化,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不了解也不学习,这些都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这些消极文化的冲击,淡薄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意识。
2.新型媒体的发展增大了爱国主义教育难度
在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了大部分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给人们获取各类信息带来便利,但是这些信息里难灭也有一些消极的、反动的、不良信息的传播。这些信息,对于没有社会阅历、没有实践经验的一部分大学来说,没有办法分辨真伪,就很容易收到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西方殖民文化的冲击中,部分大学生会开始缺乏民族自信、开始质疑国家及社会甚至一部分还失去了对于国家以及党的信任[6]。这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对于原来的教育也产生了影响,原本的教育是“一对多”模式,教育者占很大主导权,可以直接传递有效的、有用的、积极的信息,而新媒体对于原有教育平台进行了扩展不再是“一对多”模式,打破了单向传输的方式,形成了“多对多”的教育方式,这由原来的教育者占主导准不转向为被教育者占主导,即当代大学生在接收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本身意愿去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这样一来,信息的高度共享导致了更多的人不是去关注是发布者的本身而非国家和民族本身,这就削弱了大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也给新时期大学生的爱国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2):http://www.751com.cn/faxue/lunwen_6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