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39.9 14.1
1.2.3水文状况
a) 潜水主要分布于浅层粘性土中,其富水性、透水性均较差,下部有③1粘土、③2粉质粘土层作为隔水层,该层水对本工程有一定影响。
b) 微承压水主要分布在④a粉质粘土、④粉土层中,其富水性、透水性中等,经抗渗流稳定性验算,该层水对本工程基坑开挖产生直接影响。
c) 承压水主要分布在⑦粉砂、⑨粉土层,该两层土埋深较大,承压水头标高0.16m左右,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约15m,基底标高约-12.50m,经抗渗流稳定性验算,承压水对本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结合本工程性质,本场地浅部潜水、微承压水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大。本工程采用地下水位-0.5m。
1.3支护方案
1.3.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1) 扬中城东安置点1#地库项目总平面图;
2)扬中城东安置点1#地库地下建筑平面布置图;
3)《扬中三茅城东安置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有关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4)《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0-200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9)《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12) 其他有关的规范及规程。
1.3.2 支护方案
根据上述确定的本工程支护设计的重点,结合已有能确保安全、有成熟设计及施工经验的案例,提出如下的支护设计方案:
钻孔灌注桩加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支撑,其余两道为钢支撑;坑内采用管井降水。
(1)围护体系布置:围护体系采用刚度较大的钻孔灌注桩,支护桩选用直径1200的钻孔灌注桩,桩间距分别为1400mm,采用该种支护形式刚度较大,变形较小;易于设置内支撑,能很好的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减小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钻孔桩施工工艺简单、成熟,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
(2)支撑体系平面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角部采用角撑,南北方向的长边中间部位设置对撑。
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对支护结构变形的敏感性,本设计第一道支撑系统采用刚度较大的混凝土支撑,且混凝土支撑可控制为先撑后挖,易于控制基坑侧壁的变形。根据支撑长度的不同设置适量的立柱。整个平面布置简单、传力明确、受力合理。其余两道采用钢支撑。
支撑结构的具体布置形式见“支撑结构平面布置图”。
(3)支撑体系竖向布置:支撑体系的竖向布置应考虑既能有效的控制土体变形(包括浅层位移和深层位移),又能使桩身的内力较小,同时使得基坑开挖面与支撑间距较大,方便土方的开挖及主体结构楼板的施工,满足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
为减小支护桩内力,降低围护桩的造价,桩顶标高应尽量的降低。但如果桩顶设置过低,上部空间较大,不易控制基坑顶部的变形,且该场地狭小,不允许放坡支护;下部空间较小,机械在基坑面下的作业难度较大,增加土方的开挖难度。 扬中城东安置点1#地库基坑支护设计+CAD图纸(4):http://www.751com.cn/gongcheng/lunwen_5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