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基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思考(4)

时间:2018-03-04 21:36来源:毕业论文
(2)财政方面 第一,促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均等化。在丁元竹(2007)看来,财政能力均等化可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为其奠定基础。迟福林(


(2)财政方面
第一,促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均等化。在丁元竹(2007)看来,财政能力均等化可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为其奠定基础。迟福林(2008)也认为必须调整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重构公共财政体制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
第二,财政管理体制需要完善。金人庆(2006)主张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不仅要确定中央以及地方在这方面应尽的职责,还要促进财税制度改革以适应其职能,对于地方来说,其财政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水平。
第三,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张开云(2009)认为,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结合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支付,实现利益分配格局的合理调整,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庞力(2010)也认为,改革转移支付有利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对转移支付的补助规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增长机制,以保证其稳定。
(3)政府职能方面
迟福林(2006)认为,要使城乡公共服务往均等化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常修泽(2007)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他还提出要对目前公共服务提供能力较低的领域加大各项投入。
1.2.2  户籍制度改革
    学术界对户籍制度的问题研究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例如张琳(2012)按朝代的时间演变,研究古代户籍制度的形成、发展状况,并对每个朝代的户籍特征和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第二,研究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及发展,丁水木(2009)在探讨中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指出中国户籍制度一方面被城乡二元结构深深影响着,另一方面反过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它是在实施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建立和演变而来的。王阳(2012)根据我国对人口流动相关政策的松紧程度,把其发展和演变历程分为1949-1957年的自由迁徙阶段、1958-1978年的迁移控制阶段、1978年至今的迁移松动阶段这三个阶段。
    第三,研究户籍制度的影响。主要研究户籍制度对就业、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其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辜胜阻(1999)认为,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分割,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生产力的解放。陈金永曾在他写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人口迁移》(2010)一文中,从城乡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户籍制度的影响,并在书中提出这一制度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其发展前景。
第四,研究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从改革的原因、意义、对策、趋势、前景等角度进行论述,还有的研究国外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国改革提供借鉴。而在众多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还是“如何改”的问题,他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运用各种理论为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学者王阳(2012)提出分区域进行户改的建议,即对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应该全面放开,或者设置最低的条件;对于一般大中城市则设置合理条件准入,适度放开;对特大城市,则需要提高准入门槛,设置较高的条件。张献(2011)认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应该采取“阶梯式”的改革,这种方法最适合我国。陈成文和孙中民(2010)也认为我国户改应采取渐进式,同时他们在分别分析一元和二元户籍制度的好处和坏处后,认为我国户改还应以社会稳定为改革的价值导向。
第五,研究户籍的具体和综合管理。这类研究主要研究各地改革实践,关注各地方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研究各地户籍改革对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影响。近年来地方户籍改革实践比较典型的有上海、广东、重庆、四川等。比如李强(2011)具体分析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实践,并得出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基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思考(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04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