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研究现状
(1)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内容研究
按国际惯例,我们把具有志愿精神、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计较报酬的人,或者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统称为志愿者[ ]。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研究,学者总结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几个主要领域:一、环境保护,如植树造林和组织绿色行动营等行动;二、社会援助,如义务支教等服务。三、社区服务,如就业与再就业和社区医疗等工作;四、爱心奉献,如无偿献血和爱心救助等活动[ ]。
(2)对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研究
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同时促进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其中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丰富了大学生活的体验与经历;第二是升华了学生成长的渴望与动力;第三是提升了个人的品位和修养[ ]。
(3)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
在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志愿精神以及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第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机构不完善;第二,组织中志愿者服务能力不专业、不系统,缺乏培训;第三,没有规范的制度约束导致志愿者人员流动性极大,阻碍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长效运行[ ]。
除此之外,还存在志愿组织体系松散、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全面获得志愿活动的信息,知情权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以及志愿者本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纯而且自身人际交往压力较大[ ]。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公益精神弱化,只关注个人的生存状态,很少去关心公益事业,缺少奉献精神[ ]。大学生志愿者没有真正领悟志愿精神,也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志愿服务模式过于行政化[ ]。社会对志愿服务存在的误解和不认可,打击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资金不足限制了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学生的业余时间没有一致性,能够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仅集中在周日和寒暑假。大学生缺少对志愿服务中法律知识的基本认识等一系列的问题[ ]。
(4)对推动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开展的方式研究
有学者借鉴了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制度,保障志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二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三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
此外,还可以从加强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这两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满意度。首先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推进各地乃至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进程的法律保障措施,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人身保险的安全保障措施,财政拨款、补贴或项目经费等多种形式的资金保障措施。其次在社会支持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还可以通过企业赞助、其他基金会提供资助或社会募捐等形式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还有学者主张大学生志愿者要针对服务对象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科技文化含量,促进长远发展[ ]。 如果以高校为主体,则可以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加大志愿组织活动经费投入和扶持力度、搭建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能力锻炼结合平台、完善高校志愿服务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2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