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在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订针对751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括上述所提及之: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751氟化硫。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的温室气体为CO2,而且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
二氧化碳增加虽然有利于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产物,但它的增加引起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影响和改变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农业的土地承载力。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间接影响,可能大大超过二氧化碳本身对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按照气候模拟试验的结果,二氧化碳加倍以后,可能造成热带扩展,副热带、暖热带和寒带缩小,寒温带略有增加,草原和荒漠的面积增加,森林的面积减少。二氧化碳和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到农业的种植决策、品种布局和品种改良、土地利用、农业投入和技术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农业的长期规划时,应该考虑到二氧化碳增加可能导致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背景。这个问题对于面临人口膨胀和人均资源贫乏两大压力的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表1.1为中国与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
表1.1:中国与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表(×108)
排放地 1971 2002 2005 2010 2020 2030
世界 139.56 235.79 273.50 278.17 332.26 382.14
中国 8.09 33.07 38.00 43.86 57.68 71.44
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0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已比1990年高出16%,1960年时, 低中收入国家仅占世界排放量1/3,而现在中国在1990~2003年间排放总量增加73%,印度排放总量增加88%,美国和日本排放总量增加20%和15%,欧盟国家排放总量仅增加3%[5]。因此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化国家和快速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和印度,化石燃料用于发电占世界发电量66%;在中东,化石燃料用于发电占93%,东亚和南亚占82%,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占38%。
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还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土地使用及森林砍伐,世界银行及英国政府2007年发布报告,森林砍伐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排放国。1990~2005年间,在低收入国家砍伐森林近4.5万平方公里。
美国科学院于2007年下旬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0~2004年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速率是上世纪90年代的近三倍。增加速率加大主要由于经济活动的能力密度增大,以及能力体系的碳密度增大,同时,由于人口增多,人均DDP增大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6]。2000~2004年间,发展中国家占总排放量约为40%,2004年全球排放增长的73%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经济体,上述占世界人口80%,同年,发达国家占总排放量约为60%,这些国家自工业革命起至今占了积累排放量的77%。
1.2 传统污染物危害
新能源汽车产业传统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新能源汽车产业温室气体与传统污染物协同减排研究(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