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

时间:2019-01-14 20:56来源:毕业论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一行为所做出的评估与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一行为所做出的评估与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他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某项行为的自信程度。他的理论观点认为,人们的行为即便没有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产生强化作用,但是由于人的本能心理会对行为结果所带来的效用产生一种期望,这就可能会使人们积极的去进行那一活动。该概念首次被提出以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学这些学科领域对此开始进行了大量的钻研与探讨[1]。
自我效能感理论避开了传统心理学重知轻情、重行轻欲的偏向,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三者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预报先行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强化也能获得相关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文持行为的动机用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行为的出现不是因强化而形成,而是当人们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之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后来,班杜拉在自己的研究与他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的基础上,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对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使自我效能机制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完整的理论框架。
(二)学业成就的概念
学业成就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著名的学者郑日昌认为,学业成就是人们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学习活动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它是在一个相对限定的范围内的一种比较确切的的学习效果,学业成就的高低是相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贡献,但贡献有多有少[2]。姚本先(2004)对学业成就的看法是:学业成就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表现从整体上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评估,包括整体素质、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李飞(2009)则认为,学业成就能够体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成绩与综合素质,从而直接反应高校的教育水平,学业成就的高低不能仅仅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衡量标准还包括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自我评价等诸多方面。因此,我认为学业成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之后,在所学领域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取得的成绩水平。学业成就是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学业成就的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班杜拉于(1977)年第一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后来他又对这种理论进行了完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对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否顺利的完成某一行为的预期。而且他认为这种预期非常重要,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自我效能感与个体成就关系的研究方面,张学明等(2007)研究结果表明,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个人的成就状况,相反,较差的自我效能感会降低个人的成就状况。杜巍等(2010)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其自我效能感也会不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4]。甘诺等(2006) 的研究表明,内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外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朱琼(2011) 指出,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存在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相对较低的人学业成就也相对较低,反之,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学业成就也相对较高。曹文飞、张乾元(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均有一定的解释作用,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有更好的预测作用。此外,付梅(2005)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总体较高,在性别和专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5]。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2956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