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随着供应链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个体企业与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然成为不同企业供应链之间的博弈。所以,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尝试通过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合作来共同实现缩减库存管理成本的目的。在我国,供应链发展较为落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刚刚兴起,后才逐渐受到重视。而且国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信息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发展则较为缓慢。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市场是变幻莫测的,整个供应链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越高,不同的生产环节则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所以,为了平衡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在供应链中保留一定的库存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供应与需求的不匹配,为了实现一定的规模效应,需要用于周转的库存;由于需求的不确定,需要设置安全库存;在运输路途中的在途库存;加工中的在制品库存;由于产品季节性影响而产生的季节性库存等。所以,库存在供应链中无处不在,是供应链的主要成本来源。
虽然库存的存在能够平衡供求之间的矛盾、防止生产中断、满足季节性需求等,但是人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它的消极影响。比如它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需要大量的运营费用而且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的多与少不单单会影响到单个企业的成本,而且还会对处于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的效率和运作产生极大的限制和制约。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被广泛的理解和应用之后,先后建立起来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 JMI)、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等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和模式。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公司无法实现同步的缺点,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的。
本文以无锡电子仪表工业有限公司蠡园工厂为例(下简称无锡电仪蠡园工厂),研究其在库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希望能成为同类企业的参考。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相关基本理论
(一)传统库存管理
1.库存管理
(1)库存管理的定义
库存管理又称存货管理,是在库存论的指导下,在经济、合理或某些特定的前提下建立库存数量的界限,即库存量、库存水平、定量等数据界限。[1]
(2)库存管理的目标
库存管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降低库存成本,二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持高水平的服务就必须付出高额的成本;同样,降低成本必然以服务水平的下降为代价。库存管理则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组合。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往往更注重成本目标的实现,而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对于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
2.传统库存管理
在库存管理理论中,一般根据产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单周期需求也称为一次性订货,这种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和物品周期短,因此很少重复订货。多周期需求是在长时间内需求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这种情况在企业中较为常见。
多周期需求又可以细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两种。独立需求是指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是由市场所决定的需求。独立需求库存是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在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独立需求库存管理主要根据历史数据或市场预测来决定库存和订货点。相关需求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与其它的变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分解,得出各个部件之间在时间和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2] 电子仪表公司工厂库存管理优化建议(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