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残疾人服务城乡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迫切要求提升基层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农村残疾人和城市残疾人在获得社会支持及各种生活、医疗条件等方面有很大差异。通过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机制创新是改变这种城乡不平衡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整合社区不同的“资产”去达成最具“适切性”的社区服务,从而使得残疾人的服务不仅注重“量”的区分,更加重视“质”的均等性。
第三,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和实际的服务供给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提升残疾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很明显,残疾人的服务需求还远远没有达到有效供给性满足,有效地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资源是关键,这就要加大对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第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迅猛,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7年在党的十751届751中全会的报告指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构建一支庞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2011年1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社会工作人才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社会工作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 上海、广东等地的“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创新,成功地解决了残疾社会工作发展的两个“瓶颈”¬——服务组织的发育和人才队伍的培育。推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仅在思想上而且在组织行动上都达成了高度一致,不仅提供了政策制度上的保障而且还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保障。
鉴于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深入而持久地开展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仍旧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这就需要研究者的探究精神、政府的支持以及广大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推进社会工作的研究向前发展的步伐,为残疾人群体谋取福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上海市Y寄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前上海市福利院工作人员素质状况进行了局部的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对寄养院工作人员素质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提升寄养院工作人员素质提出若干的对策和建议。
三、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理论。社会工作者是资源的整合者、是残疾人士的现实导向的督导者和情感补充者、是残疾人士的咨询者和促进者。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应满足在知识结构 、综合能力、心理素质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供养理论。在各种社会中,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最初的、甚至认为是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他们的家人或社会通过对残疾人的经济上的供养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这种供养几乎只限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但在发达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范围在扩大。尽管不同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内容和水平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这种供养大多仅限于经济方面,或者物质方面,而对他们的精神需求、对他们的能力估计不足。尽管对于残疾人,特别是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说经济上的供养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对残疾人进行关照的全部。 残疾人寄养院工作人员素质研究(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