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教师素质理论综述
(一)人格素质
高校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与熟练地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素质。关于人格素质的表述,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曹占东在《中国成人教育》(2007)中认为:“教师人格是一种具体人格, 它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为基础, 为适应社会角色规范的要求, 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性,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是教师人格的集中表现 , 品格、性格与气质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 ,语言举止、外表风度是教师人格的外在表征 ”;程燕在《师资建设》(2009)中认为:“高校教师的人格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同时高校教师的人格又是高校教师教育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教师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之一,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情感和学业,更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高校教师应当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灵[1]”;王素明在《教育与管理》(2010)中认为:“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能力、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人格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是以自身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说教师的人格应当是完美的、健康的 。”
(二)理论素质
理论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于高校教师的理论素质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
苏全友(2007)年认为:“高校教师的理论素质即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所从事专业的专门性知识,教育学知识。同时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是最基础性的知识,所从事专业的专门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成功的指导学生学习所必须精通的知识,而教育学知识主要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以及成功的开展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 ”;曹国杰在《教育与职业》(2010)中认为:“高校教师的理论素质即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前者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实践知识,教学经验的积累,后者是与教育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 ”;李碧虹(2012)年认为:“高校教师的理论素质即一般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学的知识和科研的知识 。”
(三)实践能力
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与实践能力。对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傅文利(2005)年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 ”;吴志华(2006)年认为:“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呈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很难用试卷考试衡量高低,只能通过实践活动表现来评价;它是个体的生活、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2]”;何丽娟在(2010)年认为:“实践能力是指个体完成特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可能性,它体现了人的主体价值及其实现的程度。实践能力的发展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实践能力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实践能力是人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的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3]。”
二、企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认知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高校教师的素质的认知,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南省2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做了关于“企业对高校教师素质认知”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26份,回收率74.29%。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调查结果如下。 企业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认知分析(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