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充分收集国内外有关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体验研究的期刊、论文、书籍,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
2.调查论证法。在研究分析的不同阶段向社会各阶层分发问卷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对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认知度、满意度及改进意见等。
3.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将已有理论知识做支撑的研究运用到实例当中进行综合考察分析。
4.层次分析法,进行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体验要素的分析。
(四)本文创新点
1.针对旅游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具有线上产品展示与线下服务体验相结合的网站进行体验分析;
2.研究方法新颖,将行为心理学中的S-O-R模型与JJ·Garrett的五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体验模型;。
3.构建相关模型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各要素权重;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一)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
瑞佛·卡兰克塔(Ravi Kala Kota) 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之后这一概念由约翰·海格尔(John Hagel)进一步发展。遗憾的是,虽然在学术领域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颇多,然而至今为止仍然未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目前较为被学术界接受的定义是世界旅游组织对此的定义:"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connectivity),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企业内部流程,增进知识共享"。从以上定义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更多地侧重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功效性,而旅游电子商务的特征被忽略。这一定义概括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侧重的是对其功效的描述,但并未凸显旅游电子商务自身的特征。
而在国内学者王欣、陈禹、杨春宇等人对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中,也都有过不同的定义。在2007年,唐超将旅游电子商务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化网络所进行并完成的各种旅游相关的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综合服务活动"。2008年刘四青提出新的定义,指的是是"买卖双方进行网络和电子的服务产品交易是借助网络订单的方式来完成的,这种预约型电子商务没有所谓的物流配送"。而刘笑诵同年也提出的旅游电子商务定义则是:"旅游电子商务则是指以网络为主体、基础是旅游信息库,以先进的电子手段作为技术的依托,从而密切联系起与旅游业相关的各行业,进而开展旅游产品信息服务、产品交易等一系列旅游商务活动的新型旅游运营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系列的内涵定义,因为研究者研究内容的不同,而各自具有了不同的侧重点以及特征。
2.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针对旅游电子商务的产业结构,也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其中包括2003年国内学者李东提出的个性化服务、多样化形式等优势。而Crispin Dale在2003年就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提出过旅游电子中介与竞争优势的关系。2005年国内学者杨连峰则认为,使得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有利竞争的方式包括:由高科技技术和及时沟通带来的成本领先,以及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差异化战略。
2007年段炜琳曾对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过分类,大致包括:第三方公共旅游服务平台、旅游中间商网站、旅游供应商直销网站、政府旅游机构等四类。其他的分类方式还有旅游产品的直接供应商所建网站(如春秋航空官网)、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所建网站(去哪儿网等)、地方性旅游网站、旅游信息网站、政府背景类网站、门户网站六种,这些网站的服务功能包括:旅游信息汇总、传播、分类和导航,旅游产品或服务的在线销售,个性化定制服务等等。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去啊”用户体验分析(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4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