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5.1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4
5.1.1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15
5.1.2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 15
5.2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16
5.2.1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17
5.2.2专家问卷调查 18
5.2.3计算结果输出 19
5.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可行性评估模型建立 21
6.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分析总结与展望 23
6.1研究总结 23
6.2研究局限 23
6.3研究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1.引言
1.1选题背景
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要“以创新引领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创业[1]。同时,国家政府在贷款、税收、融资、工商行政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作出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大学生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与技能,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更应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利用好“互联网+”行动计划,适应新发展,抓住“互联网+”新业态的机遇,用创新带动创业,用创业代替就业。而作为研究者,探究“互联网+”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并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是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从PC硬件到智能硬件,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移动互联网到O2O再到大数据分析,至今发展出各种新的生产力载体工具和新的业态模式。“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整合+智能感应能力形成的新的业务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2]。“互联网+”不单单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加法,它更是企业加入互联网平台后形成的新生态,它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
我国经济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力,草根经济、创业经济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可估量的重要力量。近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家声色崛起,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网易的丁磊等人自主创业并成为业内巨头的故事,也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心中未来的愿景蓝图。
1.2研究目标和意义
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大学生创业行为在选择上开始从单一走向多样,但是面对新业态新发展,创业的实践路径还需慎重考虑,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作出预警。大学生尚为年轻,缺乏组织领导经验,缺乏市场洞察力,可能存在“三分热度、盲目跟风、热血冲动”等不理性心理,这些都会极大影响创业成功。
大学生接受互联网新鲜事物较快,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基础知识,对于互联网市场信息容易吸收。“互联网+”创业又降低了资金、技术、行业准入等众多门槛,使得行业选择性更加丰富,衣、食、住、行、医、教、游、娱……各方面均可选择“互联网+”创业。同时,“互联网+”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另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平台。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成熟、社会的关注以及资本的青睐,这些因素让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之举站在风口之上。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研究(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