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所界定的手机依赖症借用了行为成瘾的概念。所谓行为成瘾,是指一部分人身上存在过度沉湎与某种事物或活动的现象,这些成瘾行为可能并不涉及任何具体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而是指一种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由于反复从事这些活动,导致个体痛苦或明显影响其生理、心理健康、职业功能或社会交往等 。因此定义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对手机使用功能的依赖性,导致对个体心理或生理活动产生的消极影响,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表现为:总是习惯性把手机放在身上,时时刻刻关注手机,如果没带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任何事情,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本文认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只要能够正视它,通过一些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就可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症状。
(二)研究理论
社会互动论,本文以社会互动论的视角来分析研究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探究手机依赖症的产生原因。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互动通常是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仅交流信息,并且还会交流思想和感情,而现在手机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信息传递方式,成为了人们新型的互动方式,通过手机实现交互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
社会化理论,由于手机通过网络实习了实时传播信息的功能,手机成为了人们社会化的重要媒介,社会化是指人们为了成为某种文化的成员,而学习其生活态度、价值观以及适当行为的过程 。
参照群体理论,与同辈群体影响个人行为的方式相似,人们增加使用手机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参照群体的影响。大学生的参照群体包括朋辈群体。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一个人的参照群体与他在行政上、组织上或地位上所从属的群体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对于个体来说,参照群体有两个基本的作用,一是规范作用,二是比较作用 。
四、 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最终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作为调查的总体。调查对象的选择方式为开放式随机发放问卷。通过网络微博以及同学与同学、学妹、学弟相互传播的方式,让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在网上填写问卷。最终得到200份有效问卷,该问卷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调研资料和参考依据。
(二)调查工具
本课题所采用的自填式问卷包括性别、年级、使用手机年限、手机使用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情况,对于其特点、频率进行研究,侧重于探讨其依赖程度,并调查研究改依赖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资料的整理与统计
全部问卷共计发放200份,资料由网站检查有效性后经过本人核实,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因网站系统设置,无效问卷是无法提交的,因此收集到的每一份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100%。问卷通过网站自带功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分析中注意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与场合,然后与问卷中的自测依赖程度一题相互结合分析,最终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调查结果相结合做具体的归纳整合。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研究+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