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农民工文化水平分布
2.1.2 组织特点
(1)建筑行业导致农民工的流动性。建筑项目具有独立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导致建筑企业工作任务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此外,建筑业项目分布范围广,每个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也是人员流动频繁的原因。特别是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流动性特点更为明显。行业特点决定了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较其他行业弱。
(2)建筑农民工自身的流动性。建筑农民工主要来自较为贫困的中西部地区,来到建筑住工地很多都是老乡和亲戚的介绍,跨区域流动性和群体性比较强。他们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的工程项目之间流动作业,建筑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不会与建筑农民工签订长时间的劳动合同,所以农民工的用工关系很不稳定。他们中的情缘,地缘关系可能造成一个工人离开,就有一群工人离开。建筑农民工的无组织性和一衣带水的群体特点,造成了他的流动性。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建筑农民工的兼业性和季节性。大部分建筑农民工在从事建筑劳动的同时也会在农忙时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帮助家里人从事农业生产。由于他们一般家里比较贫困,所以希望自己能兼顾两边,通过更多的劳动为家里减少经济负担。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和他们技能水平的薄弱,使农民工对完全非农就业缺乏信心。在农民业和建筑工作之间的来回奔波导致了建筑农民工经常往返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这也导致了农民工的流动性。
2.1.3 职业技能特点
建筑农民工基本上是“放下锄头拿榔头,放下镰刀拿瓦刀”[3]。据建设部统计数据,大量建筑农民工进城务工前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如:没参加过技能培训的达到71%、没参加过务工常识培训的达86%等。78.6%的已经进入建筑业的农民工没有经过系统性培训。教育培训的缺失,影响了建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对农民工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早就下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该文件对农民工培训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划。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收效不是很大,受训农民工数量依然少,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省企业的支出,对培训有着应付检查的心态,走“过场”现象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文化层次低,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一些培训,但是未考虑到农民工的接受能力,也是导致当前农民工培训缺失的重要原因。培训不到位导致很多由于专业技术不到位引起的事故。
2.1.4 作业特点
建筑农民工往往是用工单位所使用的劳务工。在工资、劳动保护等待遇上难与建筑企业固定职工享受同工同酬同等待遇。近年来,拖欠建筑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虽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建筑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工资偏低的问题仍很严重。建筑农民工工作环境恶劣,据调查资料显示,建筑农民工日平均工作时间长达11.6小时,每月平均休息3.3天。农民工的休息时间仅在雨天、停电、原料供应不上等硬性条件限制无法施工的时候,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大大加重了农民工的工作危险。此外,部分施工现场生活设施普遍简陋,卫生条件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1.5 群体特点
(1)外出务工的群体性。相关调查结果显示,90%的建筑企业的农民工的就业方式是通过亲友介绍等帮带方式,这种就业形式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个项目工地上的农民工,很多都来自同乡或同县,甚至有的来自于同村。而单独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非常少。 建筑企业农民工使用调查研究(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