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城市宣传片的文化定位问题研究(9)

时间:2016-12-05 11:15来源:毕业论文
伊里尔沙里宁有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够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形象所凝聚的是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具有个性


伊里尔•沙里宁有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够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形象所凝聚的是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 在文化定位下,城市宣传片摆脱了以往“东施效颦”、“不知所云”的模糊状态,以清晰的表达点呈现一座城市的关键和个性特征。我们不再需要那些“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元素,而是以极富个性特质的要点为城市做出完美宣传。其实,一部包含了众多信息量的宣传片,并不一定会有如同信息量那么多的收益,反而,不够单纯的表达或许会引起不好的效应。有时,一个精彩的突出的“点”,可以带来很多良好的效应,是追求“大而全”所远不及的。在文化定位后,因为个性明显,特征突出,让受众非常清楚这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底蕴,它的宣传片到底是为了推广旅游,还是展现城市魅力,抑或招商引资。
(三)文化定位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上面的研究、分析,本文以把城市宣传片文化定位的相关内容作出阐释。但是,仅有理论性的概念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对中国目前部分城市的宣传片进行观看,以实际案例对本文“城市宣传片的文化定位”问题进行探析。根据研究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城市宣传片数量相当之多,但是可以收集整理的,截止2010年,至少有350多条。笔者选择了在这些范围中,就“文化定位”一题有借鉴启示意义的宣传片进行分析,有北京城市宣传片《胡同篇》、上海申博宣传片《茉莉花篇》,成都城市宣传片《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在宣传片《北京,到胡同去》 中,整体定位于具有特色的北京地域文化,其创意的理念是透过老北京的特色建筑物来展示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并且以一种文化的诉求方式,将想要了解老北京,探秘胡同文化的观众为诉求对象,以胡同、四合院、门环、老旧的城墙,石砖、剪纸、人力车等元素作为代表,一一展示。宣传片中的人物是《北京,到胡同去》一书的摄影作者杜春鹏,他手持相机,穿梭在老北京的胡同中,用镜头拍摄下老北京的城市面孔,在有节奏的轻快的背景音乐中,诉说着“人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整个宣传片的感觉十分清晰、简洁,又富有浓厚的文化感,让受众轻松的接受信息,理解其中的内涵,一句“北京,到胡同去”更是直击主题。文化定位十分清晰,表达效果也很好。在没有追求大而全的情况下,仅以胡同为主线,更加清晰了宣传片的定位点,也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形象。
上海为申办2010年世博会,拍摄了不少相关宣传片,而时长6分04秒的《茉莉花篇》 ,以悠扬动听,并在世界上有较高认知度的中国名曲《茉莉花》为主线,通过大量的镜头切换,橱窗式的展示,表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以及申办世博会的实力和信心。张艺谋导演的这部上海申博宣传片中既有江南古镇的清丽,昆剧等老艺术文化的底蕴,又有黄浦江风景的秀美,现代化都市的和谐进取;既有古典民族乐器的古筝、琵琶,又有西洋乐器的架子鼓、斯克斯;既有美妙的民族舞蹈,又有优雅的芭蕾舞剧;既有城市生活的和谐安逸,又有城市工作的竞争积极;不管什么人,大家共同演绎一曲《茉莉花》,表现出了城市的包容态度,和海派文化的内涵。流动的画面展示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灿烂的笑脸向世界发出最真挚的邀请。所有的一切,汇聚成一个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张艺谋导演的创作思路是,要着力表达上海承办世博会的能力,要拍摄的大气,展示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作为现代化国际都市的水平。所以,宣传片将定位于上海的变化发展,展示浓烈的现代化都市气息。以情感诉求为主让镜头中的人物和城市都微笑起来,用情感做文章,打动、感染观众。 城市宣传片的文化定位问题研究(9):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4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