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物价补偿
事业单位人员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其消费水平受到市场价值规律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其掌握的权力资源相当有限,收入来源单一,其生活水平的高低与物价水平基本形成了联动关系,当物价水平涨高的时候,生活水平就会相应降低;当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时候,生活水平也会处在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因此,为了维持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持在社会平均水平线上,有必要根据 CPI 指数的增长并结合当地的生活水平,相应的对其收入进行补贴。[1]
5.法律保障
事业单位人员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职业,其并不适用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是需要遵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及其配套措施的规定。只有保障了法律,事业单位人员定期、足够获得薪酬的基本要求才能被满足。尤其是在依法治国总体方略、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于对我国一千多万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权利的保障,只能依靠法律。
(二)事业单位人员薪酬结构
1.工资制度
(1)根据单位划分
①卫生、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其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密集,通过其专业技术职务来体现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贡献和责任,所以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工资制。
②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人员成才早晚、舞台青春期长短、新陈代谢快慢有点,所以实行的是艺术结构工资制。
③海洋、水产、交通和测绘、地质等事业单位,因为需要在野外从事活着在水上作业,所以条件艰苦、流动性大和岗位责任明确,因此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
④金融单位,由于它们承担着调控国民经济的特殊任务和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特点,实行的是行员等级工资制。
⑤体育运动员,由于其交替快、要求高、成才早、竞争性强,实行的是奖金制和体育津贴。
(2)根据工资结构划分
①固定部分: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的责任大小、水平高低和贡献多少。
②灵活部分: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多少。
③根据单位资金的来源途径的不同,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和灵活部分所占的比例肯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全额拨款的单位是固定的,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以及标准。固定部分和灵活部分的比例是7:3;第二,差额拨款单位中单位人员的工资构成中固定与非固定部分的比例是6:4,国家财政拨款给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其他费用通过自行筹集;最后,如果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做到了自收自支,那么其所占灵活部分比例还可以更加扩大,国家对此还没有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定。文献综述
2.保险制度
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险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人员因生育、年老、疾病、伤残、死亡等原因,国家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事业单位人员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险制度。建立和实施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险制度,对于保障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生活,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事业单位人员保险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疾病保险、死亡保险、伤残保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将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推行事业单位人员制度相吻合,并且体现政府部门特点的保险制度。[3] 我国事业单位人员薪酬制度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