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共物品的特征
消费的非竞争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效益,比如一个人多呼吸了一口空气、多喝了一口溪水,其他人不会因为这一个人的消费影响到自身对是和空气的消费。
受益的非排他性。所谓非排他性指的是一个主体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主体对该物品的消费,无论这个主体对该物品是否付费。
(四)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的供给主要有市场和政府来实现,但是市场受公共物品这两个属性的影响,在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中,容易造成成本的虚高,在规模经济的影响下,也会引起供给效率的低下。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政府应该来负责公共物品的供给。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他有足够的实力来保障公共物品的供给,其次作为国家的管理者,能够很好的对供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经济学家们发现私人供给的可能性,不把政府作为唯一的主体,把私人以及第三部门也列入供给的主体中。[3]本文的观点是: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直接地参与其中,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可以多元化,而政府作为多元主体中的最重要的一员,起作用不言而喻。市场和其他部门在供给过程中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却是有限的,也存在一些缺陷。
二、市场与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一)市场在供给中的问题
1.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困境
公共地悲剧。当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但不具有非竞争性时,个人有自主利用的权利,这时个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导致一些不须付费的公共物品的不合理消费,造成消费的过渡,而不是高效地利用。以放牧人为例,草场作为一个公共物品而存在,放牧人可以自由的使用,当一方放牧人在使用这片草场时,不会有矛盾的产生,但是当很多的放牧人共同使用时,草场是作为有限的资源存在,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放牧人只是一心的追求自身从牲畜中获得的利益,且有不断增加养殖数量的动力,而草场的减少只会作为他们损失的一部分存在,而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他们则会通过更多的养殖牲畜来获得。论文网
囚徒困境博弈。主要分析公共物品的付费问题,即不管其中一方付费与否,另一方的最佳方案就是不付费。这时,双方都没有付费的动力。但是如果双方都不付费,公共物品的提供则为零,这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案,因为如果双方都付费,则利益会最大化。以囚犯是否坦白为例,甲方坦白,乙方最好坦白,如果不坦白会判刑更多;甲方抵赖,乙方最好还是坦白,因为可以减刑,所以无论甲方是否坦白,乙方最好的选择都是坦白,同理乙方是否坦白,甲方最好的选择都是坦白。可能有人会提出都抵赖的情况,但是两人都没有抵赖的动力,即使之前定了契约,但这份契约双方是没有积极性去守护的。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市场供给的不可行性
第一,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即消费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引起其边际成本的增加,基于经济学的原理,那么这一项消费应不予收费。如果是市场来供给,商家为了弥补这一项的损失会增加产品的价格,就会失去一部分的消费者,容易引起公共物品的闲置。[4]
第二,在消费具有竞争性但非排他时,会引起另一种消费损失,会导致供给不足。如高峰期的街道,每增加一个人使用,其边际成本会增加,其具有竞争性,但是非排他,又会导致“搭便车”的现象,消费者可以不付款就取得消费权,需求量就会上升,但社会却没有足够的公共物品来实现有效的供给。 政府和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和职责(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