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的经济结构以及收入分配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经济结构与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城市流浪人群的规模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前扩大了,尤其明显的表现在大中城市之中。原因是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放松引起和社会流动限制的减轻。随着我国城市流浪人群规模的扩大,其中行乞人员的数量剧增,而行乞方式更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行骗等不法手段,行乞人员可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形成了特殊的社会群体。严重的影响的社会公共秩序、影响了市容市貌以及居民的生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一、城市流浪人群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
(一)城市流浪人群的形成
1. 流浪人群的形成
追溯城市流浪人群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对当今城市流浪人群的形成亦不无影响。当今社会城市流浪人群的来源地域主要为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人们的流浪意愿受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经济状况较好的省份城市流浪人群相对较少,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城市流浪人群相对较多;再者,社会流浪人群的形成受地域文化,以及地域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如安徽、河南等省份的人有外出乞讨的风俗。从城市流浪者的个人意愿上可以分为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主动意愿的流浪者,他们拥有自己的流浪目的并且大多数拥有劳动能力,如街头卖艺者、城市捡垃圾者等等;二是被动意愿的流浪者,指因特殊现实原因而流浪的人们,如被逼的乞讨者、被遗弃的儿童和老人、重病者等等。
2.城市流浪人群构成
目前城市流浪人群的构成主要有几个部分:精神病患者、闲散人员、职业乞讨者、卖艺者和捡垃圾者等。
精神病患者在城市街头并不少见,无论是闹市区还是郊区,精神病患者头披长发,衣衫褴褛,身体肮脏不堪,有些甚者赤身裸体并带有未可预知的攻击性,可以说他们不但影响市容,可能还会影响他人人身安全。
闲散人员没有职业,也不向路人乞讨,衣服也较为干净,但有些人有时也会参与“偷窃、抢劫”事件。
卖艺者是最容易让市民接受的乞讨者,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某些技能来获取别人的自愿付费,这当中又可分为年轻的卖艺者和年老的卖艺者,年轻的卖艺者的表演水平较高,有些可以给路人一些艺术的享受,而很多的年老的卖艺者则有依靠某些工具索讨的嫌疑。
职业乞讨者是城市流浪人员中人数最多的,它分为几个小部分:为成年人乞讨者,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老年乞讨者等,在职业乞讨人群者中有许多身体残疾者,有些甚至是没有移动能力者,出来乞讨主要靠别人安置好地点。乞讨的借口也各有不同,有些是由于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和学费等,没有子女抚养或者是没有劳动能力,也有许多直接依靠个人的外表的可怜相索讨,很多职业乞讨者主要在固定的地点乞讨,但也有一些在人群较密集处移动索讨。
捡垃圾者是较为难定义的人群,虽然经常被定义为流浪人群,但他们还是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即使他们被名为“脏、乱、差”,有时也会有偷窃之嫌,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固定合法住所。
(二)城市流浪人群造成的社会影响
1.影响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全国人民的主要责任,但众多的流浪人群则在影响着社会的安定,滋生“偷盗、抢劫”等社会问题,影响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2.隐藏社会犯罪。众多的流浪人群不仅滋生许多被隐藏了“偷窃、抢劫”等社会暴力犯罪,未成年乞讨者的存在更加助长拐卖、迫害、残害儿童身体、心理健康的社会犯罪事件,危害我国未成年人的人权,生命安全和健康,更有甚者,为以后的社会犯罪培养了接班人。 完善城市流浪人群救助办法探讨(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