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育暴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 教育暴力概念的界定
暴力一词,在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一书中界定为:暴力包括生理上的暴力和心理上的暴力。生理上的的暴力可分多种,其中一种可概括为对人的暴力即暴力行为,暴力行为主要涉及故意实施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的一些故意行为。心里上的暴力,主要包括对他人的侮辱使他人感到没有颜面的行为;还包括以对他人实施暴力来威胁,强制他人做或是不做一些行为以及包括对他人的歧视。和生理上的暴力相比,这种暴力对于被害人而言,在一般情况下要比身体的伤害更加难以承受。
对于什么是教育暴力,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概念,不同的定义侧重点不同。有论者认为教育暴力特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达到其所谓的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的粗暴的强制力。这可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暴力,也可以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1]有论者认为教育暴力是教育者有意或无意发出的任何影响学生人格正常发展,伤害心理健康的言行。[2]有论者认为教育暴力是教师在教学中,站在主体而非主导地位的角度,通过打骂、恐吓等方式对学生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3]还有论者认为教育暴力是把受教育者作为要加以型塑的对象进行消灭其自主性,训练个人被使用的特定功能,把支配和服从作为教育关系的模式。[4]
综上可知,本文把教育暴力定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教育目的而使用超出学生所能承受范围内的言行举止并使得学生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这些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躯体上、心灵上和情感意志上的伤害,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对教育的一种异化与扭曲。
(二) 教育暴力的分类
关于教育暴力,一般把其分为教育硬暴力和教育软暴力。关于教育硬暴力,指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作用于学生身体上的惩罚或者变相体罚的伪教育行为。[5]教育软暴力,也称作教育冷暴力或称教师隐性暴力,指教师主要以直接对学生心理进行惩罚为目的的行为。[6]而教育软暴力又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的“冷暴力”指那些通过具体的言行和惩罚措施来达到惩治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总处在恐惧与挫败中。所谓“不作为”的“冷暴力”指对学生冷淡漠视,不闻不问,使学生失去归属感和认同感。[7]
教育软暴力不同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各种教师体罚行为,教育软暴力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隐蔽性强。教育软暴力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长久和隐性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在高压下往往逃避问题,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不敢与人交流;另一种是学生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攻击性”,遇见事情或是在处理问题时,会经常出现过激情绪或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8]总之,大体上,可以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角度把教育暴力分为教育硬暴力和教育软暴力。 当前初中学校教育暴力的消解途径(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