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中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11
(四)高中生手机使用的益处.12
五、结论 13
751、不足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英文摘要.16
高中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十几年前,手机对于人们来说还是高档品。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物品,而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并迅速在高中生群体中普及开来。不过对自控力尚较薄弱、思想尚不成熟的他们而言,在享受手机的各种功能带来的便利与娱乐的同时,也更容易掉入手机的“陷阱”,对手机产生依赖,产生学业问题。然而一方面,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业成绩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并且也会影响学业满意度,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学校对高中生使用手机的行为的普遍做法是,明令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但笔者认为这样生硬的做法并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将对高中生的手机依赖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一些讨论,以期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就如何看待学生使用手机、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一些借鉴。
一、文献综述
(一)手机依赖
1(二)学业成绩的概念
尽管“学业成绩”是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但笔者认为人们对某事物越是了解、熟悉,就越容易忽视其内涵,要解释清楚其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不同研究者对学业成绩的概念界定。如:朱智贤认为,成绩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学识和技能[12]。郑日昌主张,学业成绩就是经过一定的教学或训练所学到的,是在一个比较明确、相对限定的范围内的学习效果,是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技能的发展所达到教育要求的水平[13]。
本文在参考以上界定的基础上,将学业成绩定义为:个体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呈现的涵盖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效果,通常表现为考试成绩。
(三)生活满意度的概念
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始于上世纪751十年代,尽管到今天已颇有成果,但研究者们对其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如:Shin DC和Johnson DM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一个人根据自己既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评价,是心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14]。Diener等指出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以及消极情感组成的。人们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态度,它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构成。其中前者涉及理智,一般用满意度表示,后者包括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由于生活满意度相比情感体验而言更稳定,且对生活的主观评价往往包含着认知的判断,因此生活满意度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核心指标[15]。Neal Kruase对生活满意度的界定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满足程度,是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6]。
目前,Shin DC和Johnson DM于1978年提出的定义被研究者普遍认同。因而本文借鉴此观点,定义高中生生活满意度为:高中生基于自身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高中生生活满意度是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