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多集中于“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如赖黎明等在(2003)《马斯洛动机理论与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提出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他们的需要和利益决定的观点。 蒙妮奎·博卡尔兹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原理》(2006)中提到了激发学习动机的八条原理,为人们创设有效环境来促进动机策略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近几年学术界也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合,如徐土根和何桦的(2013)《学习动机理论与课堂教学》提出了如何将学习动机理论应用到课堂学习中。钱钰的(2008)《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类型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对学习动机进行了划分,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动机的影响。 这些珍贵的文献将心理学研究工具纳入教育学视域,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理论和经验的启迪。但目前多数作品都集中于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理论以及增强学习动机的策略上,而专门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只是少部分,且缺乏结合实际的深入探究。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最直接的动力。不同学者对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也各有侧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会增强或减弱个体的学习动机。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选择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为自己设置较高的目标,并坚持达到它,但自我效能感这个重要指标作为一个定性概念,要在实际中对个体进行准确判定具有一定的难度; 现代S-R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同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无两样,人们所具有的动机倾向,完全取决于该行为和刺激因不断的强化而建立牢固联系。 虽然该理论在实际中也得到验证,但它同样适用于鼠、狗等一般生物,它同生物所具有的应激反应紧密相关,因此用单一的强化理论来解释学习动机就忽略了人类和一般生物的特殊性;马斯洛认为所有的动机都源于需要,学生在学校里最需要爱和自尊,要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使学生感到公正、爱护和尊重。 该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其忽略了人类本身的情感、求知欲等在学习中的推动力,并非所有学习活动都是由外部因素激起的。
本文将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的学习动机理论为研究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它的比重调配会受到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所有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由这三方面的内驱动力加以解释。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反映了个体要求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该理论将学习动机看成一个系统,除了三个内驱力子系统外,还涉及到自我效能感、个体需要、目标定向等维度,集各家理论之精华,在理论构成上更全面。同时,它将学生的社会需要与自我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现实说服力,结果信效度良好,能够全面、有效地测量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考虑到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海盐元济高级中学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构成特点,并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对策。最终,旨在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调查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4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