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后进生的定义及其主要表现
2.1 后进生的概念
教育大辞典是这样定义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其涵义是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与一般同学的学生。[1]肖成夏在《小学阶段后进生成因和转化对策》中阐述“后进生”是指智力因素处于正常发展范围内,在学习、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或者是不足的学生。[2]何保玲指出“后进生”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为突出地表现为品行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相对滞后。[3]
综上所述:“后进生”是指小学阶段那些智力正常,但因为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在学习动机、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或偏颇,导致学习过程暂时困难,学习成绩暂时不达标、学习结果暂时失败,思想品德发展暂时落后于一般同学但并非道德败坏或触犯法律的学生。
2.2后进生的主要表现
这个群体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品行及学业成绩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2.2.1纪律观念淡薄。他们不能够按班级的有关规定遵守纪律,常常会出现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不按时交作业,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迟到或早退等现象。
2.2.2学习动机不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将个体学习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后进生则属于后者,他们普遍学习散漫,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
2.2.3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后进生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同一件事,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抵抗外界的诱惑差,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躲避。
2.2.4情感消极,易受损害。后进生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学习心理,对外界的看法和评价极其敏感和在意,很容易受到伤害。
2.2.5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后进生对所学的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学习的情绪低落。
2.2.6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大部分后进生内心脆弱,禁不住失败的打击,自尊心强,面对失败常常运用“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对成功者抱有不屑的态度。
3 后进生的形成因素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才能知人。”做好后进生转换工作,必须要对后进生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达到药到病除的最佳效果。在小学对后进生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后进生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3.1学生的自身原因
纵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儿童进入小学后,由原来的自由游戏变成了正规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而且被迫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久而久之成为“后进生”。
3.1.1懒惰的学习心态
大部分的小学后进生认为自己学习差,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功夫,因此很容易产生“破罐破摔”的懒惰心理。在与小学生的交流时,他们表示学习没有动力,处于一种懒散状态。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大部分小学后进生都选择逃避,不愿意花时间动脑筋或者是向教师寻求帮助,对知识一知半解。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1.2学习方法不恰当
经过调查,小学后进生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谓学习方法不恰当,主要表现在:(1)学习没有计划;(2)不会科学地利用时间;(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4)抓不住重难点;(5)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