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为有效开展小学环境教育,需要分析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开展。根据我国义务教学法规定,儿童6周岁入学,在小学阶段实施6年学制,即6-12周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儿童在小学教育阶段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其思维发展主要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结合一定的动作思维,从事物的直观性入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表象的扩大,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其理性思维的因素在认识事物中逐步增大。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猜疑和迷惑。儿童善于模仿外在的行为方式。学校要利用一切可以用资源,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勤于思考。21世纪是知识型社会,信息网络迅猛发展,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判断,我国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可确定为:“(一)使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二)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三)使小学生懂得最基本的环境伦理;(四)使学生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有些实验学校还据此制定了环境教育课教学大纲。”[1]
3. 苏北农村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情况
我近来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情况做了调查了解。
3.1 创设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
鲍集中心小学在“硬环境”上注重体现绿色,同时还在校园“软环境”上凸显“绿色”。校学生处利用学校绿化的机会,开展了“做爱护花草的小天使”、“我与小草是朋友”的活动。通过此类活动,让每一位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环保活动中来,从而增强了保护大自然,保护学校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绿色的校园文化,发展并形成学校绿色文化特色。现在,班级的墙面,学校橱窗上展示着师生的关于保护环境的手工艺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绿色”的“软环境”。同时,十分关心学生对于环保理念的认识,分配每班每月出一期环保知识的手抄报,并作出评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
3.2 课堂教学丰富知识积累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不仅传授一些人文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环境科学素养。学生有关环境科学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在认知与操作方面和谐统一,避免知行不合一。只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而缺乏实际行动。或者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随意行动,反而弄巧成拙。
3.3 专题教育营造积极环保的氛围
环境专题教育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整体认识,有助于环保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一支环保评比小组,组织开展活动,评比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展示,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理念。拓展教学内容,开展讲座、科技活动交流会,向学生讲述自然生物,水资源等,提过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
3.4 课外实践培养参与环保的意识
结合每年环保节日,比如“3·12植树节”、“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日,组织开展环境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环保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参观洪泽湖,动物园,楚秀园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环境教育初探(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