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幼儿自身性格差异
有研究者认为,早期交往水平的个体差异,直接造成了不同幼儿在入园适应时间和质量上的差异[5] 。性格内向的幼儿,喜欢单独活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常常默默地坐在活动室的某个角落。而性格开朗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积极主动融入集体生活,比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因此,他们性格开朗的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一般都会比性格内向的幼儿低。
3.3 家园生活环境的变化
研究表明,陌生的环境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新入园幼儿年龄小,更易受新环境影响。入园前,幼儿对家里的环境、布置、周围的人等都是熟悉的,幼儿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入园后,幼儿除了要独自面对新环境,还要面对新的同伴与老师,这些新的变化会都会让他们感到紧张继而产生焦虑。
3.4 人际交往范围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入园前幼儿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家长和身边熟悉的人,人际交往的范围很小,并且很少需要他们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但入园后,交往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幼儿必须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但新入园幼儿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他们往往就会拒绝与别人交往。
同时,入园之前,幼儿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幼儿在家中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他们习惯被照顾,被迁就。但入园后,在新的集体里,每一位幼儿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具有优先权。这与幼儿在家里的地位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幼儿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这种落差,幼儿就容易封闭自我,拒绝与他人交往。
3.5 生活常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幼儿在家中的生活是随意的、无规律的。入园前,幼儿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幼儿园的生活是有规律的,幼儿必须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幼儿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里进行固定的活动。如按时吃饭、睡觉、起床等。而这些规章的遵循需要幼儿具有很强的自制能力,但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他们就会对这些规律、秩序感到厌恶,进而产生焦躁行为。
幼儿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进入幼儿园后,由于师幼人口比例的不平衡,老师不能满足每位幼儿的所有需求,幼儿很多需求需要自己独立解决。幼儿需要自己吃饭、自己用手纸、自己洗手等。并且在集体生活中,如果幼儿不会自己吃饭、用手纸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但很多幼儿都缺乏这些能力,这样易使幼儿陷入焦虑。
3.6 幼儿家长自身的分离焦虑
新生入园焦虑不只出现在幼儿身上,也表现在不少家长身上。成人的这些焦虑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孩子,大大加重幼儿的焦虑心理,使幼儿的分离焦虑期延长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幼儿的情绪变化 [6]。入园之前,幼儿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幼儿是家长的中心,家人对孩子倾注了大量的爱。入园后,幼儿离开了家长,家长在情感寄托方面会存在很大的缺失,易产生分离焦虑。同时他们还担心幼儿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对幼儿依依不舍,对老师反复叮嘱。家长的这些表现都会影响到幼儿,增加幼儿的焦虑。
4 新入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新生入园,幼儿离开依恋的父母,独自进入一个新的的环境,会产生分离焦虑。如果这种焦虑程度很重并且长时间不能消除,就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家长、老师、幼儿园需要共同努力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应对策略(3):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