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当下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直面文本本身,静下心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即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文本,品文本语言结构文本结构等内部组合的巧妙,挖掘文本复杂而丰富的意义,构建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最终满足学生审美层面的需求。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需要自觉的引领学生思索、寻找各种可行、高效的手段以达到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学有所得的目的。这就是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在此过程中的“手段”也即我们下文将提到的文本细读策略。
二 文本细读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中学阅读教学中,小说的阅读教学又是一大重难点。小说体裁有其特殊性,小说是“庄严的谎言”。随着人们对小说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渐渐地认可了这种观点:“小说是经验成分与虚构成分重新结合的产物。一旦虚构存在,叙述‘什么样’的故事便不再那么重要,小说‘写实’的功能和地位骤减,已经无法成为衡量文学成就的唯一标准。人物是否可信,情节是否完整而富有因果逻辑,是否一定要有一个主题和一个怎样的主题……这些问题的分量减轻了。许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怎样’讲述一个故事。” 【4】(p64)这里的“怎样”就指向了文本的内部。文本内部许多元素的功能和效果、互动关系以及内部的结构、规律文献综述。
我们再来研究作家的创作过程。从作家进行文学构思到作家将文学构思付诸文字,这
个从心里到手里的过程,常常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 作品中的人物被创造出来之后,会有自己的性格发展逻辑,而这发展逻辑和作
者创作的初衷不一定会达到一致。这种时候,成熟的作家会使作品顺着人物的发展而进行下去而不是中断人物自身发展,将其拉回自己的创作意图中来。例如,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意图中达吉雅娜是不会嫁人的,但在小说进行的过程中,达吉雅娜还是顺应自身与时代的发展嫁人了。后来普希金表示,他万万没想达吉雅娜会嫁人的。
第二,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创作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时会在中途发生转变。例
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写作《群魔》时,最初意图是用此作品来攻击一些革命民主主义者,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当下环境的刺激,他对俄国旧贵族的仇恨升腾起来,所以《群魔》中那些原定罪恶该遭天谴的人物无形中带了一些优良的品质。而本该歌颂的人物却变得一半像魔鬼了。
当然,以上提出的现象虽然十分常见但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这种现象给我们阅读
小说提了醒,我们要想更好的解读小说,把握文本,首先要尊重文本本身,给文本以独立生命,确立文本的主体性是文本细读的大前提。
三 小说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策略
1. 整体把握,给文本以独立生命
文本是一个整体,文本细读强调精细阅读,但是我们不能割裂文本断章取义。在这个整体的大框架下,确立文本的主体性,即给文本以独立生命,就文本论文本,不再深究作者的历史、作者的爱好、作者的激情等等。立足文本本身,从文本自身内部的语言、结构走向文本的主题以及复杂而丰富的意义。那么在小说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该用什么方法去指引学生尊重文本、以文本为主呢?笔者认为,首先,从教师自身出发,教师要从教材的特定范围中跳出来,要抛开教参,抛开教参对文本的特定解读。归还文本的“文学真身”,从文学的立场去亲临文本,思索文本的众多意蕴。其次,在引导学生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的教学策略。在学生预习阶段,不再要求学生“知人论世”,而是将预习要求的重点放在对文本本身的解读上,让学生就小说谈小说,就故事讲故事。在上课过程中,不再采取常规的“作者简介”的导入方法,将上课重点切切实实的放在文本上,放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上,直面文本分析文本。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尊重文本。这也是尊重文学本身。 中学小说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策略(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