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农户土地经营方式与农户经济效益的研究(2)

时间:2018-07-11 20:53来源:毕业论文
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城 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增收困难、良田撂荒等问题,经济发展速度


    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城
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增收困难、良田撂荒等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和。在这样的条件下,有观点认为农业生产具有规模效益,我国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适度的规模化经营。同时,政府也提出了“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规划。由此可见,“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受到很大关注,已经成为提速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现阶段发展困境的一大法宝。但是,在农地规模效应的研究方面,对“规模化经营”是不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没有得出一个口径一致的结论,对此的讨论一直存在。
    在国家发展“加快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规划下,中央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目标可以总结为农民增收和产量增加。对这两种经营方式的研究,也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个目标。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大多趋向于研究是否存在规模效益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对农户自身选择意愿的研究。但是,从经济学基本假设出发,农户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另一方面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对生产做出的决策是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将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考虑到这一层次,停留在不断研究农地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并没有太大决定性意义,突破口可以是从农户自身经济效益角度对农户经营方式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不同农户经营方式如何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呢?为使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国家对土地经营方式又该做出哪些政策扶持或限制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应该做出怎样的战略措施抉择呢?又如何保障这些决策的合理实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分析,同时结合CHNS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农户自身意愿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农户土地经营方式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对农业生产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
农户的经济效益是比较难于用单一变量描述的。在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普遍采用农业生产率为变量来衡量,本文中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获得的产物或相对应的价值。对农业生产率的衡量,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统一规范的方式。有从正面直接论证的,也有侧面间接验证的;有通过物质量衡量的,也有通过价值量衡量的。
    价值量方面分为农户种植作物总收入、单位作物生产成本以及人均种植作物收入等。黄祖辉(1996)把人均水稻生产收入作为指标衡量农业经济效益;而钱桂霞(2006)等人把农户农作物总收入作为指标来衡量不同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户的经济效益。
物质产量方面分为农户种植作物总产量、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作物的人均产量。比如,许庆(2013)等人从农户种植水稻总产量入手,分析了我国关于促进规模化政策的可行性;罗伊普洛斯特曼(1998)等人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作为衡量指标分析中国规模化生产的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张光辉(1995)把粮食人均产量作为衡量指标,结合美国、德国、英国等相关的调研数据分析规模化经营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王建军(2011)等人用玉米的亩均产量作为衡量指标分析大规模生产的农户和小规模生产的农户在生产效率方面的不同。
无论是研究农作物的产量还是相应的价值量,都是直接研究农户的经济效益。而除了直接研究以外,还有很多学者从间接角度来研究农户的经济效益,比如利用农业生产生活中消耗的成本等。比如,许庆(2013)等人通过耕地面积的大小对一段时期农作物生产总成本的影响的研究,间接反映了土地生产规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另外,根据前文所述的标准,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或土地生产率来反映农业生产率。进而体现一段生产时期内,农户种植某种作物所获得的农户的经济效益的多少。这其中,家庭种植作物总产量、家庭种植作物总收入、单位面积土地种植作物产量、以及 农户土地经营方式与农户经济效益的研究(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195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